親子育兒|善用溫柔提問 掌握親子溝通之道

2021-12-20 11:3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大家常把「食生菜咁易」掛在嘴唇邊,食生菜又是否真的這麼容易呢?

小雅年幼時,面部肌肉發展未完整,覺得生菜不容易咀嚼。父母在吃晚飯時總愛問:「你為何不吃菜?」每次小雅聽到這句說話,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憤怒、委屈、自己很沒用、不被接納等等。小雅也有嘗試解釋,但每當開口說:「因為……」便會被更重的語氣再問一次:「我問你為何不吃菜?」

這令她覺得很失敗,甚至思考世上是否只有她覺得吃生菜不易。父母語氣較重的時候,她不但不想吃菜,甚至連晚餐也不想吃。生活如常,每天晚飯都總會有菜,「你為何不吃菜」這句說話烙印在小雅的心上,每次小雅聽到這句說話,所有負面情緒都會湧上心頭,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小雅想到一句說話向父母作出回應,才解除心結,也改善了親子關係。

在一個平凡的晚上,媽媽準備了一頓平凡的晚餐,枱上如常有一碟生菜。開飯不久,「你為何不吃菜」這句話打破了只有咀嚼聲的局面。小雅有備而來,深呼吸一下,以有生以來最溫柔的聲音答:「我不是不吃菜,只是未吃而已?」隨即從碟中夾上生菜,放到自己的碗中,再慢慢咀嚼。這次之後,父母起了兩個變化:一、「你為何不吃菜」變了「你為何還未吃菜」;二、語氣溫柔了。

小雅反省後也明白了為何會有那些負面情緒。因為中文的語法上,沒有時態(tenses),當父母說「你為何不吃菜」時,小雅誤以為父母說她過去不吃菜、現在不吃菜、將來也不吃菜。當小雅想通了父母只不過想表達過去式,情緒便好多了。

我們走在育人的道路上,每當老師看到同學的習作或試卷上出錯時,會否以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問句去取代「你為何不懂這答案」?溫柔信任的提問,讓學生明白自己不是過去、現在、將來也不懂,只是暫時未學懂。

盼望父母、老師、學生一起擁抱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事事正面回應。

梁以豪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保祿六世書院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2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發問的心態〉。

延伸閱讀:

寄宿學校緩解社會問題 中學校長:寄望政府能優化寄宿服務

分析寄宿學校優點 青松中學校長蔡子良: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

津中樂道|一起為家 輸入正向能量!

What is your superpower?

津中樂道|疫下全方位學習的變與不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