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資深學校輔導員:香港的共融環境還有空間可以精益求精

2021-12-21 12:3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融合教育於香港發展多年,可見政府投放的資源愈來愈多,亦見對學生及家長的支援愈趨成熟,讓更多有需要的學生接受到更全面的支援。儘管如此,香港的共融環境亦有空間可以精益求精。

從發現「特殊」到看見「特色」:若要促進共融文化,我們可以先從「觀念」入手。以往我們理解有多元學習需要的學生,普遍以「特殊」的醫學模式角度出發,找出學生所面對的難點,從而設計具針對性的支援方案。無疑,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地找出學生的介入需要及方向,但這個過程難免使這些特質變成「問題」。

要突破此困局,我們可以嘗試以「特色」的優勢為本角度出發,學習欣賞及明白每種「特色」的獨特之處,這些「特色」都可以成為個人的優勢。例如:有自閉特色的學生擅長於專注細節及有序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慢慢培育看見及欣賞「特色」的觸覺,相信這樣更能夠促進共融環境的出現。

優化教學,營造雙贏:近年來有不少實證研究支持「優化課堂管理及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社交及情緒管理方面皆有正面的影響。例如老師於班中運用視覺提示促進學生的正向行為、使用分層工作紙促進學生學習及容許學生以不同形式作答等。這些優化課堂管理及教學策略的受惠者不止是有多元學習需要的學生,更是整體的學生。例如運用視覺化策略(如概念圖)輔助教學,有助學生理解及組織,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受惠。

當然,實行優化教學需要不少資源及人力,亦明白老師面對着沉重的教擔。我們可以將優化教學拆成小步子,先從一張工作紙入手,逐步優化,慢慢到課節及教學單元。優化教學絕不能由單一老師處理,更重要是整個教學及輔導團隊的協作,按學生需要作出調整,並將優化教學點子有系統地累積。

每一位學生都需要被看見的機會,希望自己的特質能夠被賞識。作為家長、輔導及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特色」,嘗試構思及促進一個能夠讓學生「發展」和「發揮」這些「特色」的空間,這樣便能夠出現一個「融」得下的學習環境。電郵:[email protected]

彭樂謙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資深學校輔導員及註冊教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14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營造「融」得下的學習環境〉。


延伸閱讀:

讓幼兒快樂自主 不一樣的幼稚園表演

推動5Q教育 達到全人發展

價值觀教育|歷奇導師談堅毅 以女飛魚何詩蓓為例 鼓勵學生勇於嘗試

學友智庫|靜水流深 重新發掘社區之美

學友智庫|讚賞到位 快樂成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