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大學生不願溫習考試 精神科醫生:應習慣與負面情緒共存

2021-12-23 12:2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為何我經常會臨急抱佛腳?」John說。他是大二生,唸工商管理。「醫生,你可以剖析一下我的拖延心理嗎?」他問。我說:「你有些專注不足,對具挑戰性的事情容易有拖延的問題,幸好你沒有強逼性的思想反芻,也沒有完美形的執着,這些特質都令人容易拖延。對付拖延問題,你需要的只是立即行動!」

據我所知,大部分拖延症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對行動要求有所誤解,以為在行動之前,自己必先受到激勵,或感到沒有焦慮不安。一個習慣拖延的人也許會說他沒辦法工作,但真正意思是,他沒辦法使他自己覺得「想」要工作。我看穿了John的心情,他以嘗試了解拖延症來「拖延」自己預備考試。

我們往往把「想」和「做」混為一談,大部分激勵技巧都用在改變你想的感覺上。激勵大師會教你對着鏡子說「我是最棒的」、「I can do」等,但這些方法不能長遠有效,因為它們建立在一種迷思上:以一種特定的情緒來增強你對事情的投入。用激勵去改變想法感覺,有時確會有幫助;但有時它就是沒辦法讓你生起想做的動力,激勵的建言反而會使事情惡化,它鼓勵你執着一種特定的情緒狀態,才能開始工作。結果等於在你和工作目標之間,又多設一道障礙:即是假如你不能激勵自己欣然開始工作,你就不能認真工作了!

「不要執着於感到『想』才開始工作的立場,誰說你一定要等到『覺得想做』才開始做?問題可不在你沒有想做的動力,而是你認為你需要有被激勵的感覺。假如你能把影響你拖延的心態與情緒,看成瞬息萬變的天氣,你就明白不想工作不一定要根除,或積極轉變的事。你可以與它共存。」我說。

我提議他用「五分鐘起步」去克服拖延症:即刻去做,用行動影響情緒態度,產生上行螺旋。心情會影響行為,反之亦然。「今後你嘗試建立自己的工作架構,無論當下有沒有溫習的動機或靈感,習慣讓自己與正面或負面情緒並肩工作,不必設法為培養正面的情緒而分心。」我說。不論求學或做事,拖延是一種內耗。由行為帶動,令你的生活煥然一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23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如何處理拖延問題?〉。


延伸閱讀:

港媽慘受C-PTSD困擾 靠閱讀分散注意力

苗想teen開|Brenda:我就快不行了

苗想teen開|複利效果

苗想teen開|不可以罰學生?

苗想teen開|我們都想得太多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