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規劃因時制宜 為香港發展注入動力 教資會資助大學2022-25三年期新動向

2022-09-16 09:00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不斷改變對人才的需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會)與八間資助大學每三年進行一次規劃工作,以嚴謹的評審機制訂定學額和經常補助金的分配建議,因時制宜,回應香港的策略性發展需要,鼓勵高等教育界為社會培養高端人才。2022-25三年期規劃工作剛完滿結束,大學隨即密鑼緊鼓籌備新動向,期望為香港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規劃建議須具前瞻性 以回應社會需要
教資會成立於1965年,是一個非法定諮詢組織,一直擔當大學與政府之間的橋樑,並負責向政府就高等教育發展及資源分配提供建議。就此,教資會就每個三年期成立專責小組進行規劃工作,在擬訂撥款建議後提交予政府考慮,再經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決定。經常補助金會以整筆撥款形式發放,在院校自主的原則下,各大學可按其強項和角色自行決定善用資源的方式。
  
領導教資會完成兩輪規劃工作的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表示,他代表教資會衷心感謝特區政府多年來對高等教育作出的龐大投資。唐先生表示:「全球各地為發展知識型經濟,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教資會透過規劃工作引導大學切實回應香港的策略性發展需要,並鼓勵他們整合資源,在其優勢領域發揮強項。」隨著大學邁進2022-25三年期,教資會亦與各間大學簽訂新一份《大學問責協議》,推動大學按政府訂定的策略方向積極發展,追求卓越,為香港的美好未來作出獨特貢獻。」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麥建華博士認為:「是次規劃工作吸取過往三年的經驗,教資會會同時協調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不同的發展策略、定位和課程規劃,給予大學機會更全面及深入地深思和論述下一個三年期及其後的學術規劃,令規劃工作更具前瞻性及配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麥建華博士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麥建華博士


評審以數據為本 考慮政策方針
三年期規劃工作對教資會及大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規劃工作的結果會反映下一個三年期每間大學的學額和所得的經常補助金。教資會在規劃工作中擔當關鍵角色,積極引領大學在擬定《規劃工作建議書》時,充分考慮社會發展趨勢及政府政策方針,推陳出新,讓政府提供予資助大學的撥款發揮更高效益。
  
在展開三年期規劃工作時,教資會向大學發出了《開始籌備信件》,轉達政府提出的策略方向,包括以大膽創新的策略性思維應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方面的新形勢;整合及善用珍貴社會資源;提倡全人發展及價值觀教育;及鞏固基礎研究的競爭優勢並鼓勵知識轉移,以更加切合社會發展需要。
  
在2019年,各資助大學與教資會簽訂了《大學問責協議》,當中除了載列大學與公帑資助相關的職務和責任外,亦包括一系列表現指標,鼓勵大學在教與學、研究、知識轉移、國際化及與內地交流、以及財務管治五個主要範疇精益求精。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蔡永忠先生表示:「2022-25三年期規劃工作直接採用大學載於《協議》內的表現指標,簡化大學擬備《規劃工作建議書》的工作,使規劃工作更加數據為本,更準確客觀地審視大學的表現。」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蔡永忠先生
教資會及專責小組成員蔡永忠先生


在規劃工作中,教資會按以下七項準則評審大學提交的《規劃工作建議書》:

(1)院校使命和策略;
(2)滿足未來十年社會的需求;
(3)學士學位課程學生學習體驗和教學質素;
(4)研究表現和研究院研究課程學生體驗的質素;
(5)知識轉移和更廣泛參與活動的影響;
(6)加強國際化活動;及
(7)整體財務健康和院校可持續性。

  
教資會三年期規劃工作具嚴謹性,共分為三個階段,包括:

1. 第一階段評估:《大學問責協議》年度進展報告中的各項表現指標的數據進行量化評估;
2. 第二階段評估:對《規劃工作建議書》的內容進行評估;以及
3. 第三階段評估:按各大學在聚焦小組會議的表現進行評估 。

麥博士對此表示,「香港的大學近年在知識轉移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在政府的鼓勵下,大學重視知識轉移和對社會的影響,大學除了教育以外,亦需要研究知識和吸納各地的知識並轉移到社會。是次大學知識轉移規劃工作在多個領域方面表現活躍,例如創新創業、再工業化和中醫中藥的研究等。」
  
蔡先生亦表示:「專責小組首先根據大學過去幾年進展報告中表現指標的數據作為第一階段評估,之後按學校提交的《規劃工作建議書》中的資料作評估,最後會與八間大學的相關人員進行聚焦小組會議,就建議書的各個方面進行匯報和問答再作評估。成員在過程中了解到大學的理財表現,例如風險管理和財務分析,他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為大學將來的發展作了詳細分析。」

鼓勵大學整合課程 推陳出新
三年期規劃工作為大學提供契機,因時制宜,深入檢視所開辦的課程,以確保大學發展符合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大學按其角色定位、使命及政策,檢討其開辦的課程,因應社會對跨學科人才需求增加,更會推出不同跨學科課程,以及將科技融合於傳統學科之中。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於2021年1月成為教資會成員。為確保規劃工作客觀公允,陳教授並無參與規劃工作的評審過程,但兩個身份令他充分體會規劃工作對大學及教資會的意義:「中大在收到 《開始籌備信件》後做了大量的諮詢和籌備工作,以準備大學的《規劃工作建議書》。其後大學與教資會的聚焦小組會議對學校有很大的得著,得到很多本地及海外的資深學者及專家對大學未來發展的意見。中大認為畢業生須要具備數碼知識,因而亦開辦數碼素養科目為本科生必修科目,並很高興得到教資會的肯定。」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
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去年6月代表理大參與聚焦小組會議,介紹大學的學術規劃。「理大認為現今社會需要更多人才支持再工業化、創科和創業發展,因而提出兩個重要的跨學科元素,即人工智能和創新創業,並會融入不同的科目,例如在生物科技學科加入創新創業元素。由於該學系畢業生的固有出路是受聘於公司工作,但年輕人需要有創業的機會和能力。因此,學校除了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身參與科研,更會透過不同課程傳授創業知識,讓學生到初創公司實習,了解一間公司的實際運作,掌握說服投資者、轉化科研成果的實際操作技巧。我很高興教資會的專家認同並支持理大的計劃」。黃教授其後於9月被委任為教資會成員,見證了三年期撥款建議獲政府當局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


開辦創新跨學科課程 培育高端STEM人才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藉是次規劃工作,反思浸大所提供的課程能否切合學生、業界以及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並會為課程注入創新元素,同時貫徹學校的優勢和定位。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博士表示:「規劃工作有如積極的催化劑,讓我們反思在周遭環境變遷、以至塑造世界的宏觀力量如科技的影響下,大學所開辦的課程應如何促進跨學科發展、提供多樣化學習路徑,在培育新一代人才方面做到與時並進。」
  
浸大於2022/23學年,開辦四個嶄新跨學科本科課程。四個課程各具獨特之處,但同樣地達到結合科學、科技和人文,以培育擁有廣闊學術基礎的目標。浸大作為中醫藥教育和研究的先驅,獲批營運全港首間中醫醫院,一直致力透過結合科技和數碼化,促進中醫藥的標準化和國際化。浸大預期中醫醫院將成為一個臨床教學和研究中心,提升香港的中醫藥發展至更高水平。中醫醫院亦將成為來自本港大學和其他培訓機構的中醫藥學生的臨床實習基地,在教育和中醫業界之間發揮協同效應及建立聯繫。
 

浸大創意藝術學院糅合藝術、音樂與大數據的空氣之歌。
浸大創意藝術學院糅合藝術、音樂與大數據的空氣之歌。

 

浸大中醫學學生臨床實習。
浸大中醫學學生臨床實習。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明白到社會近年急須發展創新科技和數碼健康,以滿足經濟發展和醫療需求,因而籌劃在2022-25三年期開辦多個跨學科課程,包括「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理學士課程」、「學習設計與科技理學士課程」和「計算數據科學理學士課程」等,將不同領域知識融會貫通,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
  
為迎合大灣區發展智慧醫院和醫療科技的機遇,「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理學士課程」聚焦香港創新創業和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讓具創業思維的學生以突破性的想法,結合生命與健康科學、數據分析和商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提供創新、跨學科的解決方案,為醫療保健營運提供管理和發展方案,並將醫學和科學的進步轉化為應用實踐。
  
「學習設計與科技理學士課程」將以教育和學習科學為核心,讓學生具備教育、科技和科學方面的多學科知識能力,所涵蓋的知識和技能將能為計劃在相關學科繼續研究深造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生將有能力在教育和STEM不同領域構建聯繫,包括工商業、學校、非政府組織和其他新興教育相關行業。
 

中大在2022-25三年期開辦「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理學士課程」。
中大在2022-25三年期開辦「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理學士課程」。

 

中大致力培養學生的數碼知識。
中大致力培養學生的數碼知識。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在「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下,致力優化其發展策略,在新一個三年期內推出多個全新課程,涵蓋教育以外的多元學科,以回應社會需要。政府的策略方向為大學的課程規劃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方針,有助大學因應社會不同界別的需求而檢視及調整課程。
  
教大於2022-25三年期推出九個全新課程,涵蓋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環境管理、運動科學及教練等。其中「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旨在培育編程、數據科學等方面人才,鼓勵學生透過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等知識解決教育難題。學生將獲安排到科技公司實習,讓他們了解市場的最新發展。
  
另外,教大亦提供各種編程及STEM教學培訓,供學生選讀,培養畢業生對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的相關知識。教大亦與Microsoft香港簽訂合作備忘,在「數學」及「資訊及通訊科技」教育學士課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是2022/23學年開辦的新課程。
「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榮譽理學士」是2022/23學年開辦的新課程。

 

教大於2022/23學年開辦全新學士學位課程,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環境管理、運動科學及教練等。
教大於2022/23學年開辦全新學士學位課程,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環境管理、運動科學及教練等。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多年來提供了與時並進的優質教育,有效地配合香港急速演變的步伐,在課程及科研範疇方面得以回應社會需求。透過規劃工作,理大重新審視課程,確立新方向。理大的學科選擇一向多樣化,專業選修範圍廣泛涵蓋不同學術領域,其中不少學位課程屬全港獨有。理大於2022/23學年起全面推行「學系為本」組合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具彈性的修業選擇,學生可以在第一學年後自由選擇符合興趣和志願的主修科目,助他們提升競爭力。
  
在理大推出的「X+」組合課程下,學生更有機會在主修的基礎上修讀「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AIDA)及「創新及創業」(IE)。AIDA包括人工智能、編程、數據分析科目以及綜合統整項目;IE則包括企業實習、商業創新項目、實地考察以了解初創生態環境,以及大灣區交流體驗。此外,學生還可選擇AIDA或IE作為副修。同時,理大亦推出由教授親自指導的「本科生科研計劃」(URIS),資助約100名本科生開展科研項目,參加者獲優先分配「科創書院」宿位,提供全方位研究及學習體驗。理大相信這些舉措既有助學生獲取跨學科知識,亦能培養他們創意思維,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
 

理大於2022/23學年起全面推行「學系為本」組合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具彈性的修業選擇。
理大於2022/23學年起全面推行「學系為本」組合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具彈性的修業選擇。

 

理大學生可在第一學年後自由選擇符合興趣和志願的主修科目,助他們提升競爭力。
理大學生可在第一學年後自由選擇符合興趣和志願的主修科目,助他們提升競爭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