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與孩子對話的4種姿態|談經論學

2023-04-28 12:44

對話是人際溝通的最主要模式。在親子關係中,良好的對話溝通是促進和諧及進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條件。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和孩子之間正因為不良溝通而產生種種問題。本篇,我將與各位分享由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的4種溝通姿態及簡述當中的不足之處:

1.指責型(高高在上):家長較在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卻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例如,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會因感到憤怒(自己感受)而責備他們,批評他們的過錯(情境),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為甚麼會犯錯,以及他們需要怎樣的幫助和支持。

2.討好型(低聲下氣):家長會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情境,但卻壓抑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當孩子不想上學時,他們雖不認同,但為了安撫和迎合,最終會幫助代為向學校請假、隱瞞不上學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因溺愛而為孩子的成長帶來傷害。

3.超理智型(專家口脗):家長以冷靜客觀的姿態分析和教導孩子。例如,當孩子面臨學業上的困難時,家長可能會給予詳細的分析和建議,卻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在這種冷冰冰的態度下,孩子難以感到家長的關愛和支持。

4.打岔型(言不及義):家長採取迴避的態度,用不溝通來溝通。孩子說東,他便說西。例如,當孩子正在訴說自己的煩惱時,他們會插話談論自己所想的事。孩子感到被漠視,最終可能會放棄與家長溝通。

以上4種姿態各有不足,哪有何出路呢?薩提爾提出第5種態度——一致性。在薩提爾模式中,一致性的姿態是最理想的溝通方式。它是指家長對自己和孩子的一致,既真實表達自我,同時也關心孩子的需要,並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中與他們進行對話。下一篇,將與各位以生活實例具體說明如何能在親子溝通上達到一致性。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2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教育子女的剛與柔|談經論學

馮漢賢 - 黑鑽定律 發掘潛能|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價值觀教育之法理情|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從內外動機着手 建立良好習慣|談經論學

談經論學|贏的不同意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