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科範文賞析|諸葛亮〈出師表〉 志盡文暢 不假修飾肺腑言

2024-02-06 14:00

諸葛亮〈出師表〉

【題解】

曾經有人建議將〈出師表〉「踢」出中學課本,理由是「愚忠」。對此,筆者的回應是,只讀出這兩個字,恐怕是對此文的一大誤讀。再說,產生「愚忠」的社會現象,因由豈在一二文章?以諸葛先生的文章來說事,反倒有失焦之嫌。在筆者看來,熟讀此文除了可了解三國鼎立時期的國際情勢、增進文史知識外,還可學習為文之道,同時陶冶性情,培養盡忠守信、敬業盡責的操守。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 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 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一生輔佐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傳統文化中智者形象的代表。諸葛先生一生非以文學為職志,然一篇〈出師表〉傳誦古今,已讓他留名中國文學史。

【內容分析】

忠貞不二 老臣苦心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是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的一道疏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同時也表達自己忠貞不二的虔誠之心。全篇言辭諄諄,掏心掏肝,字字句句都發自肺腑,一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所言「志盡文暢」,着實是一篇情意懇切的絕妙佳作。

此表在說理敍事中,寄託了諸葛亮的拳拳老臣心。話說劉備在臨終前,於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誓死竭力報效。劉備又告誡兒子劉禪﹙阿斗﹚「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那之後,諸葛亮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後主劉禪。二十年間,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而且也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為實現「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建興五年,諸葛亮率師北伐。相對於曹魏與東吳,當時的蜀漢領地最小,人口最少、國力最弱,而諸葛亮「勞師以襲遠」,並非沒有後顧之憂。劉禪是胸無大志的弱主,偏愛宦官黃皓,內政充滿隱憂,諸葛亮看在眼里、苦在心里,怎能不在出師之際,執筆為文,勸誡後主開張聖聽、親賢遠佞?了解這個背景,也就不難理解諸葛先生的苦心與潛台詞。

影視作品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修明政治 興復漢室

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修明政治、興復漢室。全文從兩個方面來展開論說,一是分析危急情勢,提出改善朝政的具體建議;二是抒懷明志,表達盡忠報效、興復漢室的心志。

前半部分﹙第一、二段﹚,緊扣修明政治來論說,勸諭開張聖聽、廣開言路,以光大先帝的遺德,提升士氣;同時又指出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免堵塞忠諫之路。此外,又勸誡賞罰分明、公正執法,並推薦一眾可以倚重的文武重臣,如郭攸之、費禕、董允、蔣琬、向寵等。在講到「親賢臣,遠小人」的道理時,作者採用對比論證,以史為鑑,用前漢與後漢的具體事實來論說,達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後半部分﹙第三、四段﹚,作者宕開一筆,自述生平,並表達盡忠報效之情,似游離主題,實則緊扣題旨、回環照應。作者先表明自己原本一介布衣,躬耕自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接下來細說二十一年來的經歷,為劉備三顧茅廬所感動,出山效命,歷經危難,殫精竭力。此部分在表明自己的忠誠之餘,又切入興復漢室的核心主旨,進而交代出師的理據,以及勸勉君臣各盡職分,共襄討伐大業。

全篇以論說為主,輔以敍事抒情,分析精辟,論說透徹,層次分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論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

影視作品中的劉備 (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劉備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成語廊 | 讀「三顧草廬」 諸葛亮幫劉備打天下 復興漢室

【筆法】

文筆練達作文軌範

文章的精妙大抵在聲色字句之間。此文的一大特色正在於語言的真樸,不假修飾。全文意切情真,文字拿捏精準到位,口吻又懇切自然,表現出超凡的語言駕馭能力。試想,諸葛亮之於劉禪,縱有父輩之尊,終為人臣,君臣關係微妙,稍有不慎就會「翻船」。他在勸誡後主時,言語表達極有分寸,既有長輩的不卑不亢,又有臣下的謙恭。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除了表達報效忠誠的心迹之外,自有一種修辭策略的考量,值得後學認真揣摩學習。

一篇從心而發的文章,意到筆隨,文筆練達,如歸有光所言︰「沛然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實在是作文軌範,有甚麼理由從中學課本中刪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語﹚。千百年來,人們品讀此作,欣賞的是至誠的老臣心,懇切的肺腑言。

撰文:蔡益懷
筆名南山,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作家、文學評論家,長年在專上學院任教「創意寫作」及「中文寫作」等課程。

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