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貼2024文憑試|分析中文卷一閱讀篇章(之二)

2024-04-23 14:00

2024文憑試中文科卷一(閱讀篇章)及卷二(寫作篇章)於早前圓滿結束。今期請來曹順祥老師,為各位莘莘學子拆解考題疑難及答題精粹。

甲部白話文:藉孔子論解題思路

白話文考材,歷來都是考生難點,難度僅次於文言文,偶一不慎,也成「失分」重災區。以今年考材─李娟的《繁盛》為例,談談拆解白話文的策略。

孔子提點說:「賜也,女(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子貢回答說:「然。非與?」孔子回答說:「非也,予一以貫之。」(見《論語.衛靈公》)孔子直接指出自己的學問並非由博學強記而得,而是用一個中心思想把所有知識貫穿起來。

假如借用孔子的學說「吾道一以貫之」來解讀白話文,就不會被表面看似散亂的文詞句子所迷惑,而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白了「中心思想」,大部分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了!

《繁盛》這篇文章,考生要讀出文章背後的深意,必須有明確的策略,在此略舉例子以助說明,望能解開莘莘學子的困惑,而有臨場應試之利。

篇章題目和文章內容的關係

白話文篇章的題目─《繁盛》,考生必須首先找出文章出現此詞的地方。第三段有以下的句子:

「陽光下,枯萎的魚屍銀光閃閃,像是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

考生要留意句中的用語:「繁盛」本是褒義詞,這裏用以形容「枯萎的魚屍」,明顯含有諷刺的意味。明乎此,第五段人們「竭澤而漁」的行為,第七段魚兒的「恐懼」,以至第六段「才開始它們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後來如吸吮鮮血般吸吮河流。」通過「對比」手法,突出生態的改變,諷刺貪得無厭的拓荒者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可見人類在求生存的需要和欲望中,與大自然之間充滿矛盾……似乎都不難找到合理的答案了。

文章中的兩條線索

必須細緻分辨文章的表層訊息和背後隱藏的深層訊息,或可以稱為明線和暗線。以《繁盛》為例,表層寫拓荒者在艱難的環境中掙扎求存,是明線;同時也隱含大自然與人類處處充滿矛盾,卻又相依共存,是暗線。只有同時發現明線和暗線,才能對中心思想有充分的掌握。

文章結構和敘事方式

本篇寫作技巧出色,主要用了虛寫和實寫,以及獨特的敘事方式。

文章開首,用的是虛寫:「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決定定居此處的那些農人,一定再無路可走了。」出於作者的想像,是虛筆。第七段起,「又過去了很多很多年,我們一家才來到這裏。我們面對的又是一片逾萬畝的新墾土地。彷彿什麼都不曾發生。」才實寫「我」一家的生活景況。第十一段再用虛筆,「一百年前的農人也來了。哪怕已經死去了一百年,他們仍隨身帶着種子。」文章收結處,「抬起頭來,又下雪了。我看到一百年前那個人冒雪而來。」再用上虛筆收結。

《繁盛》「虛實交錯」的筆法相當精彩,也是考生的難點所在。中間的事件敘述並非層層遞進,而是周而復始地回到起點。例如第九段寫「記得第一年,我們全家上陣,我也回家幫了幾天忙。」,第十二段又回到敘述「第一年,我跟着去到地頭,剛播完種子就離開了。那一年非常不順。」在幾次虛筆之間,以實寫穿插其間,因此文章尾段寫道:「我渴望如母親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兒一樣撲上去哭泣。」可知身為女兒,自然不想母親因收成不好而日夜憂慮,可是心裏明白人類的命運在漫長的一百年後,仍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教人不無傷感!

乙部文言文:必須重視語文基本功

文憑試中文科開考當天,報紙、電視訪問考生,大多表示「文言文比較難」。如何解救目前考生對文言文心生畏懼、難以理解的困局?

考生必須對近義詞、反義詞、褒義詞、貶義詞有充分的掌握。在平日生活中,常常聽到「樂觀」、「悲觀」,似乎無須解釋。而「達觀」與「樂觀」相鄰,屬近義詞;「樂觀」與「悲觀」相對,屬反義詞。至於「達觀」,考生比較陌生。那是「樂觀」、「悲觀」以外的一種人生態度。

那麼,何謂「達觀」?本是佛教用語,泛指暢通,謂心胸開朗,見解通達。指人能看透世間是非,不為喜怒哀樂所影響;一切聽其自然,隨遇而安。

事實上,字詞的準確理解,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學生能詳細分辨詞的褒貶義、能辨識同義、近義、反義詞,本來就是語文學習的基石。潮流大勢所趨,不少學生對「閱讀策略」、「答題技巧」趨之若騖。可是,文言文難點,常常是考核學生對於字詞的基本義、引伸義、古今義、比喻義等的認知能力。考生必須了然於胸,才是真正解救文言文難讀的妙藥良方!

文道並重 細讀經典

學生必須對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具足夠的認知。第一篇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任誕》。「時謂此卒非唯有智,且亦達生。」大意謂:當時的人認為這名差役不只有智謀,而且能達觀地看透人生。試想,一般人都是貪多務得,可是當庾冰表示要報答差役,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時,差役竟只回答說:「如果讓我這後半輩子能有足夠的酒喝,這就行了,不再需要甚麼了。」這是多麼不合乎常理的回答啊!

這不得不讓人想到達觀的蘇東坡。在「沙湖道中遇雨」之際作《定風波》詞,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充分展露這種達觀灑脫的人生態度。大意是:「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超越了得失悲喜,胸襟何其豁達!

第二篇文言文選自《東坡志林》。蘇東坡評論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伯倫非達者也,棺槨衣衾,不害為達。」由於劉仍執着「死即埋我」,表面看似豁達,可是仍受「死生亦大矣」的儒家觀念束縛,重視「葬之以禮」,認為人死以後要「入土為安」。與此相反,道家思想對死毫不執着,莊子的妻子死去,甚至可以「鼓盆而歌」,認為生死只是氣之聚散,不過是自然現像而已!

由此可見,要攻破文言文障礙,考生不獨要多讀文言,積累詞匯量,以增加語感。同時,假如考生想要取得高分,文言背後所呈現出來的文化語境,即包括: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價值觀念等,是否有足夠的認知,以至融會貫通?

事實上,考生在熟讀「範文」之同時,可因利乘便,順道深入探討儒道思想,進而廣及於儒、道、墨、法四家文化與思想。要之,文言文是傳統文化思想的載體,追本溯源,考生平日廣泛涉獵《論語》《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經典名著。至於語文教師,不妨精選若干名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化思想內涵。如此臨場應試,自然不至於捉襟見肘;一旦思路通暢,文言之難,其實不難!

文:曹順祥老師

相關文章:

《星島教育》2024 DSE最新考試資訊、教材及備戰攻略: bit.ly/ST_DSE2024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