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雷雄德│賽前小解屬正常生理現象

2023-11-23 08:00

周日港珠澳大橋半馬跑手於路邊小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資料圖片
周日港珠澳大橋半馬跑手於路邊小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資料圖片

首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比賽上星期日舉行,吸引約8000位跑手參加,場面熱鬧。賽事獲得特區政府大型體育活動「M」品牌計劃資助,但不少跑手反映流動廁所數量不足,大排長龍,部分跑手甚至在馬路旁邊小解,不雅的畫面被媒體廣泛報道,有損香港體育賽事的形象。

為甚麼大量跑手開賽前都需要小便?排尿和飲水都是人體的生理過程,正常人體的新陳代謝包括「分解」和「合成」兩個代謝過程,體內代謝會產生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和尿素,這時候須要靠水分來把這些含毒物質釋放離開身體,如果累積過多,便會對人體造成毒害,擾亂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分是新陳代謝過程不可或缺的物質,就算整日在不進食或飲水的情況下,人體每天仍要排出一定分量的尿液。如果每天尿液分量低於0.5公升時,便會對身體構成危險。

目前運動醫學指引建議,在比賽前兩小時,飲用400至600毫升開水,以確保身體在比賽時不會出現脫水,維持良好新陳代謝的狀況。生理學上,每1分鐘的新陳代謝約產生1毫升尿液。換言之,如果跑手早上起來時飲用兩杯開水及進食早餐,兩至3小時後便會產生起碼200毫升以上的尿液。成年人儲存尿液的膀胱容量約400至500毫升,當尿量在膀胱內達到200毫升以上便會產生尿意。所以,大量跑手在開賽前都需要到洗手間小便,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

提前「補水」易有尿意

運動時腎臟可以重新吸收99%的水分,腎臟除了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和重新吸收水分之外,還會調節體內的電解質的含量。隨着長時間運動過程中身體水分逐漸流失,尿液的分泌量也會降低,以保障電解質的水平,不會因此而影響持續運動能力。持續運動時間多於1小時以上,建議可飲用含電解質的飲料或運動飲品。

人體攝取水分的來源,除了飲水外,還有食物和透過新陳代謝之中得到的。一位靜態活動模式的成年人,每天水分的總攝取量約2.5公升。如果在炎熱和潮濕環境進行運動,對於水分的需求可以增加至5公升或以上。

一般運動補充水分的指引,每小時介乎400至800毫升,視乎運動強度和天氣環境而定,但不應多於1公升,原因是避免使腎臟負荷不來。如果短時間內飲水多於兩至3公升或以上,有可能稀釋體內的電解質,容易造成低鈉症,俗稱「中水毒」。雷雄德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