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雄:教改多元化 开支破千亿

2022-06-27 00:00

杨润雄寄语,本港教育体制须与「一国两制」相适应,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只限于「二十一世纪技能」。
杨润雄寄语,本港教育体制须与「一国两制」相适应,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只限于「二十一世纪技能」。

(星岛日报报道)九七回归,教育施政方针作出巨大改变,由精英教育迈向普及教育,课程改革一浪接一浪,除了学制历史性改为「三三四」,以文凭试取代会考及高考外,免费教育亦扩至十五年,并大幅增加专上院校学额;随着特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投放教育的经常性开支亦大幅增加,由九七年的三百七十多亿元,增至今日的逾一千亿元。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回归后的教育改革是重大的根本性改变,重视学生为本的多元发展,与时并进。」 
从首任特首董建华到现任特首林郑月娥,都把教育形容为「对未来的投资」。回顾二十五年来教育经常性开支,由九七年的三百七十三亿元,增至今年达一千零一十九亿元,增幅达一点七倍,每年平均增约百分之四;单计现届政府,过去五年增幅更逾两成半。杨润雄在专访坦言,学生人口现时相较九七年少,教育投放钜大,足见政府重视。
文凭试成功取代会考高考

二千年教育改革把教育发展定位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指,课程改革从○一年初中起推行,○九年落实新高中学制等,「教改带来的是重大与根本性改变,令课程重点推向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以往五年中学、两年预科、三年大学的学制,改变为「三三四」学制;一二年首届中学文凭试取代旧制会考及高考,以往的精英教育,从此走向普及教育,而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职业专才教育,以至高中增设应用学习课程,更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界无论是生态与理念上,都有所转变」。

新学制把通识教育科列为必修必考的核心科目,不设经审批教科书、课程涵盖面广,理念创新,但最终政府承认该科「异化」,去年起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逐步取代,评级亦由以往1至5**,改为只设「达标」与「未达标」。杨润雄重申,公民科是回应社会诟病的问题,「我们一样要教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明辨慎思,但要建基于香港、内地与世界发生的事情作深入研究,不再斟酌于时事新闻的讨论」。
推公民科解决通识科「异化」

普及教育的走向,高等教育普及率亦取得长足发展。杨润雄指,回顾九七年接受高等教育占适龄学生比例仅约一成八,连同副学位课程亦仅约两成四,「但时至今日,学士学位比例增至五成半,连同副学位更达八成,这反映回归后香港发展知识性经济,专上教育需要更多投入,自资专上院校亦勃蓬发展」。

小学方面,○九学年起公营学校落实小班教学,每班派位二十五人,令教师更能照顾学生差异,现时已有八成公营小学落实小班。随着免费幼稚园教育计画在一七/一八学年推出,取代推行十年的学前教育学券计画,子女就读非牟利幼稚园的家长,半日制基本不用交学费,全日制学费亦获资助,家长只需支付杂费及学费差额。相较回归前的小一至中三「九年免费教育」,现时幼稚园至中六已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大大减轻家长负担。
15年免费教育减轻家长负担

回归后政府提倡学生须掌握两文三语,部分学校更推行「普教中」政策,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中小学推行母语教学,一○学年起落实中学教学语言「微调」安排,容许达标学校自决开设「英文班」,现时全港有逾一百一十所「全开英文班」官津中学,「部分英文班」学校亦可利用「化时为科」等弹性安排,加强英语教学。

教师待遇亦见改善,包括增加班师比,一八学年更落实教师全面学位化,被指「同工不同酬」的文凭教席,从此成为历史。杨润雄亦指,回归后推行「校本管理」设立法团校董会,把日常管理权责下放给学校,让学校向家长等持份者问责,提升校政的透明度,对教育界有积极意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