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与专家统一思路 制定「贴地」防疫政策

2022-07-19 00:00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扩大抗疫专家顾问团队,希望他们能提供更科学为本的精准抗疫意见,以最低成本达致最大抗疫目标。可是,两名专家顾问却联同其他学者联署撰文,提出透过感染和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混合免疫」策略,与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的思路并不一致,令市民感到混乱。当局宜尽快与专家开会,就抗疫思路统一意见,并制定更清晰的抗疫路綫图,让市民知所适从。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在原有专家顾问团队基础上,再委任多三名专家,包括孔繁毅、刘泽星和刘宇隆,令专家小组人数增至六人。另一位专家顾问袁国勇日前与孔繁毅和港大两名学者在网上联署撰文,建议先与外国通关,并应趁夏天新冠病毒活跃程度较低,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让社区低度传播产生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接种,以便在冬天来临前达致最佳保护的混合免疫效果,以免医疗系统崩溃。四人同时建议放弃大厦围封强检,以及取消学校每天快测等成本较高的防疫措施。
混合免疫未届推行时机
在当前疫情反弹之际,两名政府专家顾问公开提出防疫路向新建议,再配合政府早前暂缓航班熔断机制,提议在「安心出行」引入红黄码,以便识别及监察确诊者和入境检疫人士等措施,予人当局正透过专家放风,对进一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测试水温的感觉。
不过,根据卢宠茂所言,混合免疫始终仍是一个理论;他强调政府绝不能在此时「躺平」,尤其当前连续六天每天有逾三千人染疫,病毒即时传播率为一点七,即一个人确诊可感染一点七人,预计未来两周感染数字会增加一倍,而三岁以下幼童仍未能接种疫苗,目前仍有三成八十岁以上长者未打针,当局更需保护好这两个体质较弱的群组,以免对公共医疗系统造成沉重压力,反映当局与专家顾问的意见有分歧。
由于这些专家在传染病学属权威人物,在医学界有一定话语权,且爱在科学期刊或传媒发表言论,连大学方面也不易左右其言论。专家在没有政策包袱下高言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自然能博取眼球,但却再次犯了不顾政府立场的毛病,结果变成各有各说,令市民感到疑惑,无所适从。当局在尊重专家的言论自由之馀,亦应尽快与其开会,就疫情防控意见进行协调,统一口径才对外发表,并考虑设立发言人,由其负责与传媒打交道,避免出现各有说辞的做法,减少不必要的混乱。
此外,当局亦要尽快梳理出一套更清晰、在有序可控下逐步对外开放的防疫路綫图,因香港是国际城市,加快与内地和外地恢复通关,才能提升竞争力。新一届政府表明与内地通关时,要确保不会增加内地风险,若无法与内地尽快通关,则只能先对外恢复联系,以减少不便为原则。政府正考虑引入红黄码,红码只针对在家隔离的确诊者,并须佩戴电子手环;黄码只会应用在入境旅客,目的是缩减七天检疫期,改为局部居家健康监测,容许其恢复部分点对点活动,却限制其进入高风险处所或要除口罩的活动,将受影响范围缩小。待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后,再进一步检视检疫日数,冀能最终可达致免检疫入境,若这套精准防疫政策推行得宜,既可有效控制输入风险,亦可让内地有更大信心与本港恢复通关。
赶在冬季前为老幼打针
港府亦要尽快商讨为三岁以下幼童接种疫苗,一俟有决定须尽快落实,并设法提高长者接种率,因若担心冬天爆发新一波疫情,便须与时间竞赛,才能赶及在冬天来临前为幼童和长者打至少两针,建立避免第五波疫情惨剧重演。
港府有清晰抗疫思路,短期须与专家顾问小组磨合适应,制定一套切合香港实际需要的控疫政策,做到既不躺平,也不共存,加快经济社会复常。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