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打压华晶片供应链 损人害己通胀难降
2022-07-29 00:00美国参议院经过一年辩论,终于在周三通过总值二千八百亿美元的晶片法案,预料众议院稍后表决可望顺利通过,再交予总统拜登签署,成为其上任后最重要立法胜利,也标志中美科技战进入新阶段。美国下一步是加紧组织晶片联盟,透过晶片供应链小圈子化,对中国实施更精准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落实其对华科技脱鈎的意图,但此举只会进一步动摇晶片供应链,令科技产品价格高居不下。
《晶片与科学法案》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半导体企业提供五百二十七亿美元补贴,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晶片,并为企业提供投资税务减免;第二部分是在五年内拨款二千亿美元作科研之用,涵盖人工智能、机械人、量子电脑、电池技术等。
透过补贴逼晶片厂选边站
法案有望赶及在本月底国会休会前通过,让议员在复会后可聚焦中期选举工程,亦有利民主党争取制造业支持,因疫情导致晶片供应短缺,令不少车厂或制造商因缺晶片而被逼停产,美国经济去年因此损失二千四百亿美元。法案旨在重振美国本土晶片产业,利用补贴吸引半导体企业在美国设厂,提高美晶圆产能,减低因过分仰赖亚洲国家而出现「晶片断供」风险。
法案名义上是要改善晶片断链风险,但实质是遏制中国晶片业发展,因法案含有针对中国的条款,规定凡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得扩大对华晶片投资,尤其是少于十四纳米晶片投资,意味是逼晶片厂选边站,不能为中国提供先进晶片技术。
拜登同时推动与日本、台湾和南韩组成晶片四方联盟,并提出「友岸外包」模式,透过将美国晶片定单交予盟友的企业生产,重塑晶片供应链,施压南韩须在下月底表态是否参加晶片联盟。美国此举旨在进一步推行「小院高墙」战略,透过控制晶片供应链,务求对华高新科技产业进行更精准的科技封锁,实现对华科技脱鈎的图谋。
美国向盟友推销时美其名是为了稳定供应链,但暗地里却在大搞「去全球化」的小圈子供应链,只会令断链情况持续,物价难以回落。过去二十年,西方经历一段相当长时间低通胀时代,拜全球化所赐,各国在互通有无时,凭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生产,建立一条全球化产业链,令生产效益大大提升,商品价格因供应大增而处于相对低廉优势。可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为了遏制中国崛起,透过贸易战逼企业将生产綫搬离中国。这种去全球化举措,打断原先已建立好的全球产业链,疫情令断链恶化,将通胀推高。
韩忧失中国市场结盟犹豫
现在拜登变本加厉,透过掐住晶片供应链来卡中国脖子,试图拖慢中国经济发展,争取时间让美国重建半导体产业竞争力。问题是晶片业竞争,视乎谁掌握更完整产业链、谁的市场规模更大。中国是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去年占全球销售额三分一,是任何晶片厂都不愿失去的重要市场。南韩去年出口价值一千二百八十亿美元的晶片,当中六成是出口给中国和香港,这解释南韩为何对加入晶片联盟犹豫,皆因害怕失去中国市场的冲击。即使美国提供建厂有补贴优惠,但资金规模不大,仅五百二十亿美元,且由多家晶片厂瓜分,谁愿意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故相信晶片厂会采取高中低端晶片分别建厂策略,来规避晶片法案的约束,维持中国市场。
拜登出阴招拖慢中国发展,但亦割裂全球市场,且无法改变美国制造晶片成本比台湾、南韩高逾三成的事实。美国割裂全球市场,无法短期提升竞争力,反而会进一步影响本已脆弱的供应链,令涉及晶片的产品价格高企。晶片研发涉及庞大资金,失去中国市场的技术,若迟迟无法回本,只会拖慢研究和投资步伐。美国只顾遏华,却无视盟友和普罗消费者利益,实属损人不利己的行径。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