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教局开发中文课外读物 增非华语生学习兴趣
2022-10-25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为激发非华语学生对学习中文的兴趣,教育局与三家书商合作,为非华语学生开发课外中文分级读物,以本港传统小食、游戏、种族共融等题材编写简短故事,合共印制九千套读物,今学年内陆续送到全港非华语生就读的幼稚园和小学。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胡艳芬指,非华语生须以阅读辅助学习,相信读物有助引起学习兴趣,协助他们融入学校生活。
截至上学年,全港有近两万三千名非华语学生就读幼稚园及小学。当局为鼓励和支援非华语生学习中文,与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合作推行「非华语儿童中文分级读物开发奖励计画」,三家获邀参与书商各获最多四百万元资助,开发以三至九岁非华语儿童为对象的中文课外分级读物,每套读物按难度分为三级,每级有三十册。
题材围绕日常生活
读物亦能配合录音档案或点读笔使用,并在书后加入导读指引,邀请成人先阅读书籍,并指出不同页数的重点内容,供教师和家长参考。有读物亦附上词语卡,让儿童熟习字型和词语的意思,或在书末总结词语,并以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解释。
三家出版社将各印制三千套读物,今学年内经语常会向推行本地课程,而有非华语生就读的幼稚园和小学派发,亦会分发予图书馆和非政府机构。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强调,读物并非教科书,不会要求学校评估学生阅读前后的中文能力,「只是希望学生喜爱阅读,通过趣味的读物令他们不会厌恶阅读中文。」
有助融入校园生活
有读物以穿上唐装的男子舞火龙为插图,辅以「我是中国人,我生活在香港」文字。康陈翠华指,部分读物内容或包含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亦会学习以中文表达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
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胡艳芬赞扬,读物题材贴近生活,「若他们读的图书跟生活无关、字词深奥的话,便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她指除了口语沟通较容易掌握,要全面学好中文需要不少阅读材料,相信读物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了解本地的日常习惯和用语,融入校园生活。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锺丽金则称,非华语生的家长中文能力有限,相信读物有助吸引家长与学生一同学习中文。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