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两地误解日益加深 人心融合亟需重视

2023-06-13 00:00

本月初,国泰航空事件在香港和内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国泰航空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处理,发表声明并解雇三名涉事员工,但仍未能平息众怒,事件持续发酵。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问题,除了国泰应通过此事吸取教训,将扭曲了的企业文化「复原」,回到一个航空公司应有的素养和体面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该事件背后,香港和内地两地双向误解日益加深、人心难以融合的困境和难题。
通关迎部分内地客「差评」

2008年之后,从「双非」儿童引发的「蝗虫论」,到「一泡童子尿」的歧视,以及之后的「占中」运动和2019年「修例风波」等社会事件,逐步引发内地人对香港的长期不满和负面印象,原本只是属于香港本地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在社会事件的推动下演变成为「两制」下香港人与内地人的冲突问题。尤其在网际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事件通过网际网络实时出现在民众眼前,从而激发出民粹主义,导致两地民众相互谩骂愈演愈烈,误解也愈来愈深。今年初两地全面通关后,香港政府大张旗鼓推出多项活动迎接旅客,没想到却迎来部分内地游客的「差评」。有网红博主以「挑战在香港一天说普通话」为主题拍摄视频,并表示遭到了许多白眼和歧视,这又引起不少两地网友的争论和对峙。先不论这一遭遇是真是假,但在不少从来没来过香港的内地人心中,他们似乎早已认定「内地人来到香港旅游就一定会被歧视」,在网上表示「不屑」来香港。如果这样的想法一旦形成,无论对方是否有歧视之意,游客都很容易先入为主地曲解为是歧视,误解只会持续加深。此次国泰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正正是内地人对香港长期积聚的负面印象的集中爆发的体现。

另一边,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国泰航空而否定整个香港社会,但香港对内地的偏见,似乎也无处不在。以疫情期间为例,当时内地医护来港援助也引起不少风波,有香港记者一开始便问及官员假如内地医护犯上医疗失误,市民该如何投诉,提问的背后显然反映了部分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偏见和傲慢,潜意识里早已认定内地医疗不行、专业程度不够。回想过去,港人与内地曾经同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港人感同身受,捐款高达220亿元;同年的北京奥运,更有不少香港人以身为中国人倍感自豪。如今双方偏见却愈来愈深,沟通失效,后果不容小觑。

以青年为例,其实香港不少青年,都出身本港名校,专业能力强,并具有国际视野宽广、掌握两文三语等优势。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修例风波」后,舆论场中对所谓「废青」的讨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每一次指责都伴随一次大规模的网络「口水战」。渐渐地,在许多内地同胞心中,香港青年已经和「废青」画了等号,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承认,香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人要解决住房问题,要获得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要降低失业风险,要追求更踏实的生活,这些工作生活中的困扰客观存在,希望香港特区政府正视并切实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以理解。而对于那些当初的确犯了错的青年群体,他们已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对这一部分更生青年,他们值得拥有第二次机会,拥有重投社会、回报社会的权利,不应再被贴上「废青」、「曱甴」的标签。
让两地心理上成真正「一家人」

内地与香港的一部分人互不认同,甚至互相憎恶并非一朝一夕,但这并非全部都事关「歧视」,更多时候其实只是双方的误解和分歧,双方媒体都不该把互联网上最激进的声音看成是彼此社会的主流态度,否则两地居民之间的互信度会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亦会随之上升。在由治及兴、两地交往日益密切的当下,我们不仅仅要寻求经济上的合作,更要寻求人心上的尊重与融合。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当然很难,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去思考,两地政府、社会和个人如何共同努力,如何通过长期不断真诚地对话、沟通,增强理解、消除误解,让双方在心理上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张业维
香港政协青年联会副主席、
香港青年联会会董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