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为改革定调 聚焦化解地方债大招

2024-05-02 00:00

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7月召开20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大多涉及经济及社会改革发展等重大决定,故这次延宕多时的三中全会令人憧憬中央将有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出台,不但为当前经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为未来5至10年经济发展方向定调。

按惯例,每届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后翌年,便会召开三中全会,通常在9至12月召开,但今届三中全会却一拖再拖,估计与当前内外形势严峻有关。疫后经济复苏遇上诸多困难,楼市低迷、地方政府债务严重、内需疲弱、企业信心不足,而外部环境复杂,美国对华科技卡脖子和脱鈎断链动作频仍,影响到外企对华投资的信心。
会议迟开须先梳理思路凝聚共识

面对当前严峻困境,中国发展犹如走到了十字路口,须谋划一份能重振市场信心的改革方案。问题是改革应从哪方面入手,如何改革,中央领导人需要时间梳理思路,而任何改革大动作势必牵涉到方方面面,并触碰不同人士的利益,需要更多时间和高层协调和制定方案,还要就改革目标和方向凝聚各方共识,以致三中全会召开时间要延迟逾大半年。

全面深化改革将是三中全会核心议题之一,改革方案具体内容暂时不得而知,而4月政治局会议是解决问题和部署接下来的经济工作,加上作出召开三中全会的决定,会议上对经济工作的调整,或多或少预告了改革部分内容。

三中全会肯定要解决楼市低迷问题,因楼价持续下跌,给经济复苏带来压力,也令发展商新盘滞销问题加剧,陷入债务危机,项目有烂尾之嫌,而民众担心楼价下跌令身家缩水,纷纷对买楼却步,也对经济前景不感乐观,宁愿将钱储起来也不愿消费,继而拖累经济复苏。今次政治局会议对楼市的表述出现重大变化,强调平衡楼市供求关系,重点在于消化存量房和优化增量房的政策措施,意味楼市政策将会有重大调整。

现时一二手楼供过于求,即使中央去年让地方政府逐步放宽对楼市的诸多限制,但始终未能激活楼市交投。今次当局是着力去库存,具体落实方案未有提及,但有分析人士估计可能是仿效江苏「以旧换新」模式,让民众将手上旧楼跟发展商协商,获得相等价值的房票,用来抵扣新楼首期,而旧楼则经过国资公司改造后,当作保障房使用,既可为新盘去库存,又可激发二手流通量。

三中全会另一逼切处理问题是财税体制改革,以便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权争议。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地方分担80%开支,却只获得40%税收收入,近年各地均大兴基建来催谷经济增长,本来可通过卖地收入来帮补,可是楼市下跌,卖地收入大减,影响财政支出,地方政府自2015年只能靠举债来获取基建及经济发展的资金,导致债务由2015年1万亿元急升至去年逾40万亿元。债台高筑下,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或进行基建投资,纷纷要求中央出手打救。然而,中央表明不会救助,担心这会让地方越来越依赖中央转移支付收入,影响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尽管中央口说不救,但并不会不闻不问,因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会冲击银行体系。因此,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真正压降债务,显然是希望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为地方政府寻求稳定收入来源,同时一方面要求地方减债,另方面加速开启超长期特别国债,藉此为地方提供关乎基建投资的资金,也用时间换空间解决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的不平衡。
推财税改革解央地争议不容缓

三中全会也会推政策,破除当前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体制障碍,希望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显然是要各省切勿一窝蜂搞晶片、电动车和太阳能板,而是因应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独特的新兴产业。

市场期望中央7月有大招出台,扭转楼市颓势,并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提振市场信心,让民众敢于消费,民企敢于拼搏再闯高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