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诺贝尔奖港人」 曾获多项国际奖项
2024-12-30 00:00卢煜明一直获本港学界誉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港人」,亦曾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美国的拉斯克奖。他在电台节目中提到,拉斯克奖被称为「美国的诺贝尔奖」,95位得奖人获奖后亦获颁发诺贝尔奖。他提到,科学家的研究出现新突破,到取得诺贝尔奖「可以相隔很长时间」,而香港科技创新联盟的其中一项奖项,将得奖年龄设于50岁或以下,冀鼓励年轻科学家。
下月出任中大校长
以发明无创产检技术打响名堂的卢煜明,在全球学术界屡获殊荣,包括英国皇家奖章、未来科学大奖等,他在下月亦会出任中文大学校长。他在2022年获颁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学界常将卢煜明视作「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港人」,他在访问中亦提到,拉斯克奖自1946年颁发以来,多达95位得奖人获奖后亦获诺贝尔奖,包括首位拉斯克奖华人女性得奖者屠呦呦,她在2011年获拉斯克奖后,2015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
卢煜明在节目又提到,过往的诺贝尔奖得奖者,从研究出现新突破,到获奖相距时间颇长,他举例,2012年的医学奖得奖者,早在1950至1960年代已成功培植「克隆」青蛙,然而相隔数十年才获奖,而历年诺贝尔奖最年长得奖者达97岁。本身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的卢煜明表示,联盟主办的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因而设有年龄上限,得奖年龄不可年长于50岁。他解释,年轻科学家往往最有动力发展,「希望奖励他们后,他们仍有时间冲刺」,同时亦期望透过奖项提高得奖科学家的知名度,从而让他们更容易在科研项目获得外界支持。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