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一个在校乖、在家不乖的孩子

2021-03-30 11:02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豪仔八岁,成绩中上,在校表现循规蹈矩,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回家却是另一副面孔。他常不按本旨办事,做事又爱「拖」字诀,且常把四岁的妹妹弄哭。当妈妈骂他时,他这一刻认错,下一刻又故态复萌。如是者,妈妈对他的责骂也就没完没了。   

究竟孩子是甚么时候开始特别惹妈妈生气?妈妈的耐性又是甚么时候开始跌至低点?那该从豪仔升小二而妹妹升K2时说起。那时,妹妹的功课繁重了,写字认字困难了,妈妈对女儿的时间亦超多了。相反,豪仔学业及行为表现优良,妈妈对他的关注就自然减少。然而,豪仔毕竟只有八岁,仍旧需要妈妈,既然自己「好表现」无法令妈妈的视綫从妹妹身上转移,那就唯有以「差表现」博取妈妈的垂注。因为唯有在此时此刻,他才觉得妈妈仍旧「在乎」他。

行为心理学有提及「操作制约」理论,当中的四种情况是「正面强化、负面强化、正面惩罚和负面惩罚」。若运用在亲子教育上,孩子的受教反应,乃视乎其行为会带来甚么后果。以豪仔为例,他需要妈妈,若他「乖巧」时得不到妈妈的肯定,他就会不自觉地以「不乖」方式惹妈妈关注。这「关注」虽不好,但于他而言,总比「忽略」好一些。倾谈后,妈妈茅塞顿开,亦想起一些揪心的片段:挂住和女儿默书而忘了和豪仔玩象棋;挂住和女儿做治疗而忘了和豪仔倾心事;挂住和女儿赶功课而没为豪仔的优异测验成绩欢呼雀跃……

从那一天起,「好妈妈」决意定期拨时间给这个被忽略的「好孩子」,同时努力发掘他的「好行为」,并持续安排他成为妹妹的「好帮手」。日子有功,豪仔的负面行为开始减少,对妹妹的帮助亦愈来愈多,两兄妹的感情更是与日俱增。

孩子嘛!都想乖,我们作为大人的,在繁忙烦躁中,会否静下心来,找回那可令他变乖的神仙棒?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时至晚上6时)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韩晔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3月30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