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安心环境 教导、启迪与陪伴并重 让幼儿快乐学习
2022-02-08 12:58
在美国纽约的萨拉纳克湖畔,埋葬着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是十九世纪知名的结核病专家,创建了美国第一所结核病疗养院。虽然当时结核病还是不治之症,但是他通过悉心照料、辅助药物,以及让患者静养进行治疗。他对待患者很多人性化的方法沿用至今。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结核病早已可以治愈,为何他这段墓志铭依然能穿越久远的时空,成为医学界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熠熠生辉呢?因为它既道出了医学的限制,又强调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治愈」有指标可评估,「帮助」尚有规范可循,而「安慰」最容易被忽略、被忘记,但其实这对病患而言同样意义重大。所以,这段铭言提醒医生除了依靠技术治病,尽可能帮助病患解除种种不适,还要尽量抚慰其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那作为一名教育者,面对学生时,这句铭言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相对于医生「治愈」,教师的职责常常被定义为「教书」。每个学科都有教学目标和进度安排,有课程设计和评估评审,教师的职责与医生一样清晰可见。而卓越的教师能让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他教授的知识,而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启迪。教师的启迪可以令学生找到内在的驱动力,从而让他们依靠内在力量,跳出成人认知的限制,更加自由地发挥潜能,成为更出色的自己。
面对蓬勃生长的孩童,有时老师不明白学生到底在想甚么,甚至不知该如何教导他。这时,一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会带着真诚并愿意接纳的心,静心陪伴并守护在学生身边。用心地陪伴能创造出一个让孩子安心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有机会慢慢长大,才能长成他自己向往的样子。所以,我想这句特鲁多医生的铭言,对于教育者而言应该是:「有时,去教导;常常,去启迪;总是,去陪伴。」用以提醒教育者,除了「教书」还要「育人」,除了「授业」还要「传道」,要的是用心「陪伴」学生成长。电邮:[email protected]
青妍老师
本栏由学友社学友智库专家及嘉宾轮流撰文,交流学与教经验;本文作者为在职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满怀热忱。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2月8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原文标题为〈教导、启迪和陪伴〉。
延伸阅读:
融合教育|资深学校辅导员:香港的共融环境还有空间可以精益求精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