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宗 - 司马迁的微言大义|青史札记

2023-03-17 12:55

太史公司马迁写史之功为后世所称颂。不少前人学者都提到,司马迁写史时候往往以人为中心,一方面藉此记述历史片段;另一方面,他往往借书写人物表达个人所思所想。今回笔者打算比较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和孔子的形象,看看能如何体现他的历史书写精神。

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和孔子形象有相异,也有相近之处。相异之处方面,他对于屈原的描写相对较沉重,描绘孔子时则较积极正面。司马迁在「太史公曰」的部分,明确指出自己在阅读屈原的《离骚》时未曾不流泪;而在阅读孔子的著作时,则略带积极称赞之意,称孔子「可谓至圣矣」。读者或许听过有关孔子和屈原的不同故事。孔子曾经一度在野外没有足够粮食可食,可司马迁把孔子描写为在面对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传授学问、「弦歌不衰」,反之,他常把屈原描绘成沉重、面容憔悴的人物。

相近之处方面,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和孔子都是充满人格特色的人物。人无完人,也非圣人。他的历史书写一向充满人的性格色彩,也充满对对历史人物的温情。如学者韩兆琦所言,司马迁笔下的孔子也有困惑不解的时候,而屈原的性格色彩则更为明显。在他看来,屈原作《离骚》就是一种对当时楚国时局的关怀,也是一种抒发个人情绪的行为。可见,司马迁笔下的孔子和屈原都是充满性格、人性化的形象,两人的一生有起有跌,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但是,通过比较两人的形象,读者能够有甚么得着呢?笔者认为,读者不但能加深对司马迁的了解,还能明白历史的活力。司马迁在书写两人的形象时,藉此表达自己欣赏屈原坚持个人理想的人生观、学习孔子乐天知命的取态。这不但是屈原和孔子一生的写照,还是司马迁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若读者明白司马迁的用心,就会理解到历史书写的活力。历史不但是人物和事件的记录,还是一种表达人物感情和志向的方法。


张玮宗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委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3月17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周正贤 - 博物寻踪悟人事|青史札记

青史札记|聊天机械人与历史学习

青史札记|拿破仑与澳门

青史札记|从小人物看大历史

青史札记|人心不古?古人不今?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