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芷琪姑娘 - 躺平制造者|家长教室
2024-10-29 11:49
「躺平」是近年的潮语,意指年轻人不愿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选择「躺平」,只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对生活无所求的处事态度。
面对新一代「躺平」的选择,不少父母感不解、不忿,认为年轻人太消极,不思进取,令人忧心。先不评对错,但近日笔者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却有感看到埋下「躺平种子」的瞬间,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学习:
仔仔雀跃道:「妈妈,我今天看了20页呢!」
妈妈惊讶道:「那么厉害?那其实你一星期就可以看一本了啊!」
仔仔抗拒道:「无可能!」
妈妈乘胜追击道:「为甚么呀?你对自己无信心吗?」
母子的对谈如同「过山车」般,一分钟内,妈妈戏剧性地将儿子的心情由雀跃变成抗拒,影响之大、转换之快确实令人惊讶,亦令人无奈。试想像,你正兴高采烈分享你的成就,期望对方肯定赞赏,结果对方立即「发现」你的潜能,并向你「苛索」更多,你有何感受?你会欣然接受,并「主动献身」吗?不了,你会记着是次经验,并谨记下次别再让对方「发现」你的能耐,因为你知道「能者『好』(辛)劳」。
现今常说的「躺平」,大概是这种心态罢。当人发现无论多努力,都是达不到期望,又或就算达到了期望,别人只会对你期望更多的时候,人们会有感与其拼命上游,疲于奔命,不如放慢脚步,安稳度日。
家长们,对于躺平主义,纵然理解,大家都有感可惜,我们都希望年轻人积极上进,发挥所长,如是,我们不如想想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否如上述妈妈一样,不经意向子女浇了冷水,埋下了「躺平」的种子呢?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线: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郑芷琪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10月29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