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通识科挣扎廿载告终 通识教育会会长黄家梁盼前人种树后人凉

2023-04-10 08:54

香港通识教育会会长黄家梁曾为通识科开局点明灯,如今再为它画上句号。
香港通识教育会会长黄家梁曾为通识科开局点明灯,如今再为它画上句号。

经历国教风波、反送中等社会事件,高中通识教育终究敲响丧钟,下年度由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全面取代。作为香港通识教育会会长,黄家梁回顾历年点滴,坦承学科先天不足,且人所共知。他直言,通识本身「有得救」,无奈在社会气氛洗礼下跟政治挂鈎,被负面标签,改革无疾而终。即将迎来末代通识文凭考试,他感恩自己多年坚守中立持平的教学方针,也期盼「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希望在放下教鞭前,向下一代公民教师传授教育理念,为教育改革打开序章。

访问当日下起绵绵细雨,感觉像为通识科送行,黄家梁在校园迎接记者,准备围绕「通识」开展一场唇枪舌剑。毕业于港大中文系,黄家梁自1990年投身教育行业,起初主力教中文及中国历史,直至「通识之父」陈冈当上校长,「陈博士热衷通识教学,也是考评局的试卷主席,故有意在学校开课,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过也愿意帮手。」如此谦虚的他最终承接通识教育使命,2000年开始教通识科,见证它成为高中必修科,也不得已迎来终局。

黄家梁于首届文凭试前曾接受《星岛》专访。
黄家梁于首届文凭试前曾接受《星岛》专访。

课程涵盖范围过于「贪心」

现时回首,执教通识科逾20年的黄家梁直言,对学科有深厚感情,倍感可惜,「它虽有不足,但可以训练学生思维技巧,触类旁通、融汇知识,加上课堂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非其他科目可以比拟。」他一再强调,「若然按当日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的建议,通识科或有机会渐渐优化。」

跟政治挂鈎被负面标签

黄家梁形容,通识是「超前」的学科,本身先天不足,把大学修读的知识,放在高中的课程中,「以往预科开办通识教育没有问题,因为学生经历过会考筛选,有一定成绩才能升读中六、中七,但一下子调至中四就变得吃力。」他指,课程涵盖全球化、能源科技与环境等6大单元过于「贪心」,导致教学只能蜻蜓点水,加上在课时限制下,变相形成灌输式、催谷式教学,「不少老师集中处理答题技巧,甚或『贴题』。」

通识科一直在教育界的争议声中挣扎求存,黄家梁指,推行数年已有大学提出,属必修科的中、英、通识都跟语文有关,数理学系即使取录考获佳绩的学生,学生资质亦未必能匹配学科需求。黄描述,通识在该些学系眼中犹如「妹仔大过主人婆」,也有声音指,高中课程因而文理失衡。他指,当年教育会有跟通识老师做问卷调查,改革呼声高,「谁知香港政治气氛改变,通识科其后跟香港民主发展、政局连系,最终被负面标签。」

黄续说,教育局曾于2015年实行中期检讨,惟很多通识科老师有「情绪上的说法」,抗拒通识被「强制改革」,错失了改善的契机,「他们不承认通识科有问题,认为通识完美,最终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他指,通识本身「有得救」,而他「也想救」,惟最后只把课程的重复内容删减,「没有解决问题,问题一直累积。」直至第2次改革建议自选独立专题探究(IES)等,「谁知未『落地』,2019年社会事件便形成导火綫,最终改为公民科。」

黄家梁:通识科理想高远,但实践困难,结果形成期望落差。
黄家梁:通识科理想高远,但实践困难,结果形成期望落差。

改革「雷声大雨点小」

尽管改革已成不争事实,黄家梁不同意通识促成社会冲突。他认为,相比国教事件等早期争议,政府强拆天星码头而掀起的社会保育浪潮,已种下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根源。他承认,不少老师半途出家,未受过正式公民教学训练,「90年代强调老师要中立,不中立就会把个人政见带给学生。」他指,老师要自律保持中立,自己一直紧守此宗旨,惟无法排除个别老师做不到客观,令外界觉得通识变质,「跟新闻一样,当有一、两个激烈的例子,就放到好大上头版,政客就当全数老师也激进。」

常说通识答题要活用概念化词汇,黄家梁以一套绘影绘声的「伤口论」解构通识科转型,「以往通识科是揭开胶布,让同学看到伤口流脓、受感染,知道『好大镬』就可以;现在胶布照揭,大家同样见到问题所在,但会教学生洗伤口、看医生,最后换上新胶布。」

黄举例,以往试卷常提问「不同持份者的矛盾和冲突」,套入公民科或会换转为「不同持份者如何合作去解决问题」,用字正向、健康一些。此外,课程改革后焦点不同,以往被喻为敏感议题的「身分认同」,牵涉香港人、中国人和世界公民,强调多元身分认同,现在则谈国民身分认同。在他角度,教育依然自由,只是课程不再停留在放大矛盾后止步,「要用正向思维包装作结,例如年轻人该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去解决相关问题。」

公民科课时不足存掣肘

然而即使课程再正面,黄家梁揭示公民科也有掣肘,皆因堂数仅是通识科的一半,课时不足,惟打好知识基础又不能流于「死读书」层面。面对公民科最终只有达标与不达标两个评级,黄家梁质疑,未必所有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机,首届公民科考试后有必要再作检讨和调适,以免重蹈通识覆辙。

访谈一小时,自认过于理性的黄家梁,总是正、反论述兼备,以柔制刚,从未被记者「破发」。曾为通识科开局点明灯,如今再为它画上句号,他以一句话作结,「通识科理想高远,但实践困难,结果形成期望落差。」他直言,已选定接班人继承教学理念,只期望自己教学生涯完结前多作分享,埋下公民科的种子,待他朝茁壮成长。

公民科涵盖新课程 认识创新科技

面对通识、公民两科新旧交替,黄家梁感觉通识科较活泼,但公民科涵盖众多崭新课程,也让他引颈以待。

他举例,公民科涵盖创新科技,近来炙手可热的AI议题就让他乐在其中。然而尝试新玩意,黄家梁也离不开通识框架,他向记者分享ChatGPT的中文弱点,「我要求它写七言绝诗,鼓励中六学生在倒数阶段读好书,到头来答案只是4行、用7个字组成的句子。」

看来比起AI,应届考生较需要黄老师的鼓励加持,他最后一次「贴题」,扬言考评局或会「偷步」,提早应用某些公民科的课题或者提问形式,「要多留意两者同样涵盖的议题,如香港的竞争力、『八大中心』、中港融合、大湾区……出现的机会可能大一点!」他寄语同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数年学习生涯只是人生当中的小历练,要看得更乐观、更长远。」
 

记者:仇凯瑭
摄影:黄伟强
 

---

《星岛申诉王》于3月1日隆重登场,节目为民请命抱不平、追踪城中热话,亦会搜罗温情小故事。你申诉,我跟进,搵91999933,《星岛申诉王》随时候命!
立即报料: 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独家报料一旦被采用及报导,将获得乙份奖品。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