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港人新春外游 内地高铁团性价比跑赢大市
2025-01-22 07:00
【新春假期/性价比/高铁团】今个新春假期紧接圣诞,在「性价比」考虑下,国内游更为热卖。多名旅游业界人士向《星岛》透露,高铁团在农历新年凭「便利性」及「价格优势」两大优点跑出,成为港人外游不二之选,热门城市如张家界、桂林等行程已近「爆团」。惟有旅行社反映,因内地春运需求亦炽,高铁车票供应紧张,部分旅行团无法取得足够座位,可开团数目或逊于圣诞期间。港铁表示,高铁团队会密切留意农历新年期间车次情况,并与内地保持紧密联系。另有接待内地入境团旅行社透露,预计新春期间「赛马旅游」及「熊猫BB」效应下,可为本港带来多两、三成内地旅客。
港人「搭高铁出游」已成风潮
随着高铁在内地网络扩展,港人「搭高铁出游」已成风潮。临近农历新年,高铁更是「一票难求」。本报记者在本月初查看「中国铁路12306」网站,虽然距离农历新年仍有半个月,惟部分热门长途车次如「西九龙至北京西」、「西九龙至上海虹桥」等已经售罄或仅有候补票;短途线如深圳北、福田、广州南则暂仍充裕。记者亦尝试购买本月18日、即农历新年开始前一周车票,但在早上11时20分出发,由西九龙至北京西的G80车次在开售仅5小时内,已只剩3张商务座票;晚上8时25分出发的动卧列车G898,仅已全数售罄。
而随高铁受欢迎度与日俱增,高铁香港段在本月5日起已增加16个站点,合计连接93个内地站点,较2018年初开通时增加逾倍,每日班次最多可达108对;除本月初开通陕西省的西安北长途线增加3个自由行城市站点,短途广州东线亦已增加新塘站。根据「中国铁路12306」显示,港铁同日(5日)已每日加开各一对往来西九龙站与深圳北站、汕尾站及武汉站班次。对新春期间会否再加班次,港铁指高铁团队会与内地铁路单位紧密联系,若有消息会适时公布。
张家界桂林几近爆团
新华旅游助理总经理尤满意透露,农历新年期间港人对赴张家界、桂林、潮汕等地的高铁团「需求旺盛」,部分热门城市行程已近满额,「高铁旅游便利且成本效益高,已逐渐成为港人外游大趋势。」他续指,相较坐飞机,高铁游也减省了机场税及燃油附加费开支,对港人更具吸引力,「高铁团尤其适合作短线或中线游,在农历新年期间班次也能配合家庭客和银发族需求。」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指,农历新年是传统旺季,预计业界今年亦会响应政府推动赛马旅游,包括安排入境团在新春期间到马场,为旅客提供不同旅游体验。他指,高铁票价在节假日较机票稳定,有利旅行社编制行程,「且香港无直航机到河南洛阳,如去深圳机场最少要提早2小时,总行程时间也要7、8小时,与高铁直达相若。至于由香港到西安虽有直航,但农历新年期间机票由近千元跃升至5000元,非常难做旅游产品。」
高铁车票供应紧张
但高铁团热度高,亦令旅行社较难觅得足够车票。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杨淑芬透露,农历新年期间很多赴内地的旅行团选乘高铁,惟内地亦步入春运高峰,高铁车票供应紧张,旅行团未必能取得足够座位,预计整个新春假期前往内地高铁团数量,或反较圣诞假期少。
其他陆路交通也会加班。永东直巴营运副总监谢蔚俊预计,新春直通巴销情会较去年增加约10%至15%。除深圳外,中山亦因深中通道带动较受港人欢迎;位于广州、珠海的大型旅游乐园套票亦较往年有更多乘客预订。他提及,自实施一签多行后,直通巴士乘客量增长约15%,主要来自深圳湾口岸,「深圳湾口岸地铁13号线刚通车,更方便南山及宝安区居民经深圳湾口岸过关。」,故公司已计划将班次时间由原来30分钟一班,加密到15至20分钟一班,「政府也很积极举办烟花等不同旅游活动,相信可有效吸客。」
农历新年期间 会确保往返内地航班稳定可靠
香港及内地近年「旅客逆差」备受关注,在新春期间或可舒缓。多间本地航空回覆《星岛》指,农历新年期间会确保往返内地航班「稳定可靠」,部分更有「加班机」,相信除便利港人外游,亦有助吸纳内地旅客乘新春假期游港。记者翻查多间航空公司及第三方售票平台,发现往返上海、武汉、成都等地机票价格在年廿八(本月27日)开始明显飙升,以往返香港及武汉为例,早于本月25日机票价格已升至2600多港元,较平日约800多港元急增;即使改由深圳出发,机票价格同样在2000港元以上。
国泰集团回覆,旗下国泰航空和香港快运现时每周提供逾240对客运航班,往返19个内地城市,且会确保农历新年期间为乘客提供稳定可靠的航班服务。香港快运补充,计划在今年年内将内地航点数量翻倍,在农历新年高峰部分航班也会加开特别班次以满足旅客需求。
香港航空则指,现时在内地营运11个航点,新春期间会加密往来海口班次,指定日子将加至每日两班;今年整体预订量已达85%,以上海出发航线表现较为突出。
海外游方面,新华旅游助理总经理尤满意指,虽然农历新年期间机票及酒店价格略升,但未有推高长线团价格,故摩洛哥新春团等仍吸引不少客人报名;而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港人热门外游地点更是「供不应求」。
记者 谢宗英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