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政府做足垃圾費準備了嗎?

2022-12-12 00:00

政府預訂明年推行垃圾徵費,一旦開始推行,市民把廢物分類的意識必定加強,估計回收物數量必會大增,不過,近日環保署表示將逐步撤走街上的三色回收桶,理由是三色回收桶回收量不及「綠在區區」,但此撤走的理由,明顯沒有考慮到明年實行垃圾徵費後回收物數量將有所增加,或會造成市民回收物無處回收的困境。

為配合垃圾徵費,環保署透過綠展隊、廢塑膠回收先導計畫和公共屋邨廚餘回收計畫等,在地區推動減廢回收。然而,相對於全港二百六十多萬住戶來說,這些計畫的規模嚴重不足。目前來說,政府還是主要依靠「綠在區區」回收最少八類常見的回收物。「綠在區區」現時有十一個回收環保站、三十二個回收便利點和在十八區開設的回收流動點,不是「梗有一間喺左近」。除了擁有超強回收意志的市民,大部分市民不會專誠坐車送交回收物到各個回收站/點。

以筆者為例,到區內最近的回收站,連同等車坐車和步行,需花時四十分鐘,一來一回需要超過一小時,香港人生活繁忙,實在難以抽空到回收站/點。雖然「綠在區區」於十八區開設回收流動點,但開檔時間都在平日,星期日休息,開檔時間為十點至五點之間的辦公時間之內,對於廣大上班族來說,根本連遇上開檔的機會也沒有。

到回收站不便 來回需時

絕大多數公共屋邨、屋苑(屋邨/屋苑),也未有為垃圾徵費做好預備。一般屋邨/屋苑只設四色回收桶,但回收類別非常有限,廚餘固然少有回收,膠袋、外賣最常用的膠餐盒、膠餐具、包水果的網狀發泡膠、網購最常用的泡泡膠等均不回收。四色桶不收的其他可回收資源,對打工仔來說難以送交「綠在區區」的回收站/點,又不能放四色回收桶,等於被逼繳交較高的垃圾費,除了感到非常無奈,亦會引發不同程度的不滿。

如果居民一於少理,為減少繳費,把所有可回收廢物全部棄置於四色桶內,將會成為屋邨/屋苑管理與居民之間無休止的爭拗,尤其是塑膠廢棄物,甚佔空間,為減少使用收費的垃圾膠袋,屋邨/屋苑內的啡膠桶將會成為重災區。

綜觀推行垃圾徵費的前期工作,最令人擔心的是欠缺了評估。究竟垃圾徵費實行後,回收物數量將會增加多少?當局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如果參考台北市經驗,垃圾徵費於二○○○年實施,頭一年台北市的人均垃圾棄置量從一點一一公斤降至零點三九公斤,減幅達六成五(資料來自《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二○一九年本港人均廢物棄置量為一點四七公斤,假設本港垃圾徵費可達台北市的成效,人均減少六成五,而減少的量中若全數為回收物,那麼以七百四十萬人口來計算,垃圾徵費頭一年要多處理七千公噸的回收物,即每日接近二十公噸。對於突然大增的回收物,當局將會如何安排從市民的手裏接收?如何送交回收商?而現有的廢紙、廢膠等回收商、回收廠,是否有足夠能力處理大增的回收物?

或有人會反駁香港人現時已有良好的回收習慣,即使施行垃圾徵費,人均垃圾量減幅不會如台北市巨大。但要留意當地早在一九九七年起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人均廢物棄置量已顯著減少至一點一一公斤,然而一到徵費實施,家居廢物仍減少了六成五,可見徵費對加強分類、減廢回收發揮重大的作用。

徵費有效推動減廢回收

垃圾徵費實施後,打工仔女、三無大廈和沒有回收設施的屋邨/屋苑住戶,本已難靠「綠在區區」送交分類出來的回收物,環保署撤走三色桶後,其他管理三色桶的部門如康文署、漁護署及房屋署,相信也會逐步「撤桶」,屆時回收物無處送交,市民被逼要付費掉棄回收物,難免有怨氣。民生無小事,推行垃圾徵費將會對二百六十多萬個住戶造成影響,當局必須做好回收物增加的評估,並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以免回收物在街上氾濫。
黃燕怡
政策研究員、議員工作人員協會秘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