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難與中國脫鈎 去風險變增風險

2024-01-15 00:00

美國不斷加碼排擠中國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去年頭11個月進口總額,中國佔比跌至只得13.9%,低於墨西哥的逾15%,中國肯定失去連續16年美國最大進口國位置。然而,美國研究顯示,美國對華實施脫鈎斷鏈,只是表面達成效果,中國透過投資越南、墨西哥等,仍然在美國供應鏈佔重要地位;美國要去風險、減中國依賴,結果令美國消費者付高價購物,且令全球供應鏈拉長和變得迂迴,徒增全球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依賴直接變迂迴

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去年1月至11月,美國入口中國貨額較前年同期暴跌兩成有多,令中國佔美國進口總額只得13.9%,遠低於去年的17%,亦低於墨西哥佔美國進口份額的逾15%。中國自2006年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後,2017年達到高峰的佔22%,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向中國發動貿易戰,狂加中國貨關稅,令中國貨輸美持續下跌,最新跌至不足14%,勢被墨西哥取代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

美國過去幾年一方面刻意打壓中國貨進口,另方面以「友岸外包」政策,積極扶持友好國家,如墨西哥、越南、南韓、印度,催谷它們搶奪中國在美國和全球供應鏈角色,當中墨西哥對美出口額過去5年增長超過3成,越南與美國貿易總額在2019至2022年更激增1.3倍。

然而,美國多項研究都顯示,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未必如表面般大減,只是由直接變成迂迴。

哈佛商學院與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合作的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製造業直接投資額,由2017年3160萬美元,激增4倍至2022年的1.5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墨西哥增長最快的外來投資國。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研究亦發現,中國近年大力投資東南亞國家電子製造業、向它們出口電子產品零件,再組裝出口美國,如中國去年上半年向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南出口的電子產品金額,較5年前暴增8成。

美國直接由中國入口,改為由墨西哥、越南等國家間接輸入中國製產品,結果令美國入口貨品價格上升,哈佛研究發現,中國產品在美國進品佔比每下降5個百分點,美國由越南進口的產品價格就上漲9.8%,從墨西哥進口的產品價格就會上漲3.2%,這些上漲價格,最終則由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埋單。
中國向中轉國出口零件

美國政府聲稱減少與中國貿易可去風險,並增加美國供應鏈韌性,然而西方學者則質疑,美國此舉反令供應鏈增加風險,變得更脆弱。此因過去中美的直接貿易,現在變成中國向中轉國家出口零件,再在這些國家組合產品運往美國,令供應鏈拉長,一旦這些國家出現天災人禍、生產延誤,又或與中國出現貿易糾紛、運輸阻滯,都會打擊美國供應。

此外,中美之間供應鏈透明度下降,將增加美國制裁中國貨難度。例如美國一直用重稅打壓中國太陽能板,令中企改往東南亞生產,美國商務部去年8月則指控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多間工廠出口的太陽能板,只是由中國輸入材料再輕微加工,為中國太陽能板「洗白」、規避美國重稅,美國明年中起對相關企業課徵254%重稅。此外,美國又不斷指控東南亞國家使用美國制裁的新疆原材料,去年9月破紀錄地扣查8200萬美元電子產品和太陽能板,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和越南。

美國不斷審查東南亞出口美國的產品,是否產自中國,既費時失事,亦增加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矛盾,且在美國「推動」下,中國加強投資東南亞、向東南亞輸出原材料和零部件,強化了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令美國拉攏東南亞國家孤立中國的算盤更難打響。

美國為了打壓中國,力推與中國脫鈎、去中國化,表面上令中國出口美國大跌,但實際上對中國依賴仍然存在,難怪美國媒體質疑,美國與中國究竟是真脫鈎還是假脫鈎,是去風險還是增風險。全球供應鏈因美國打壓中國而變得拉長和迂迴,為全球經貿埋藏更大風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