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標潮窒礙發展 新思維應對逆境

2024-11-11 00:00

市區重建局今年8月推出的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至9月截標時僅收到一份標書,開標後更因入標者提出了額外條件,局方拒絕接納而流標收場。連同去年初的觀塘市中心項目,市建局在一年多內推出的3項重建發展竟有2項流標。

市建局事後表示,會研究收回沙浦道項目改為自行發展,但未有交代發展資金來源和具體推展時間表。該局此前已面對財政危機,要通過發債和銀團貸款來支持現有重建項目。連環流標令市建局的現金流更見緊張,進一步削弱進行新收購及推展新項目的能力,拖慢香港的舊區重建步伐。

除了上述2個市建局項目,過去兩年多還有最少8項涉及政府、港鐵、以至西九管理局的賣地或合作發展計劃流標收場,地點遍布港九新界,內容涵蓋公私營房屋和商業設施,還未計及因市場反應欠佳,而多次推遲招標的新型多層工廈項目。反映流標問題並非只出現於某些機構或某類項目,是普遍性、甚或持續性的現象。
參考過往造價出現滯後

政府賣地流標,不但會影響庫房收入,減少可用於各類公共服務的公帑資源,並且還會減慢公私營建屋進度,令市民更難「上樓」和「上車」。尤其政府剛於今年《施政報告》宣布嘗試引入「片區開發」模式,希望可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但不少最先提出「片區」模式的市場人士,都擔心因市況欠佳和其他問題,未來可能連「片區」項目的招標都有流標風險,繼而影響整個北都計劃的推展步伐,窒礙香港的長遠經濟和創科產業發展。

出現「流標潮」的一般解釋是樓價下跌,經濟不景,發展商對後市缺乏信心,因而不願出價或出價低於招標者的底價。當中樓市及經濟狀況,並非政府一時所能改變,但招標底價理應可以迅速調整,讓發展商平買平賣,以量取勝,相信也會有人有興趣。

問題是官員釐訂招標底價必須有規有矩,有跡可尋,否則可能會被人質疑「賤賣土地」或「明益地產商」,參考過往造價就最為穩陣,但卻因而滯後於最新市況,與發展商在跌市下的審慎出價態度形成反比,最終導致流標。
投標「打包」設施 發展商卻步

另一問題也是出於官僚主義。部分部門或機構官員為求減少自身的工作量和風險,近年紛紛以「提速提效」為藉口,將大量吃力不討好的額外工作,「打包」推給土地和發展項目的中標者負責。例如起住宅要同時興建道路與天橋,起商廈要幫忙加建地庫及停車場,甚至連安老院、幼稚園、社區會堂、康健中心、斜坡鞏固和園林綠化等都要中標者全包,但政府在審批及驗收有關設施時又意見多多,要求極高,結果自然令發展商出價偏低,甚或放棄投標。「片區開發」模式原意也是提速提效,加快發展,但會否變成另一種方便官員卸責的廉價全包宴呢?

現屆政府整體表現擔當有為,主要官員都已摒棄過時的「積極不干預」思維,但仍有部分公務員仍然被當年攬炒派渲染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緊箍咒框住,抗拒與私人企業尤其是發展商合作,或是對市場情況與商業運作一竅不通,亦不願去學習和認識,做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提出的「將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

面對經濟和樓市逆境,香港需要有更加多元、靈活的批租土地和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更需要有具備新思維和懂得因時制宜的土地政策官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