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标潮窒碍发展 新思维应对逆境

2024-11-11 00:00

市区重建局今年8月推出的九龙城启德道/沙浦道重建项目,至9月截标时仅收到一份标书,开标后更因入标者提出了额外条件,局方拒绝接纳而流标收场。连同去年初的观塘市中心项目,市建局在一年多内推出的3项重建发展竟有2项流标。

市建局事后表示,会研究收回沙浦道项目改为自行发展,但未有交代发展资金来源和具体推展时间表。该局此前已面对财政危机,要通过发债和银团贷款来支持现有重建项目。连环流标令市建局的现金流更见紧张,进一步削弱进行新收购及推展新项目的能力,拖慢香港的旧区重建步伐。

除了上述2个市建局项目,过去两年多还有最少8项涉及政府、港铁、以至西九管理局的卖地或合作发展计划流标收场,地点遍布港九新界,内容涵盖公私营房屋和商业设施,还未计及因市场反应欠佳,而多次推迟招标的新型多层工厦项目。反映流标问题并非只出现于某些机构或某类项目,是普遍性、甚或持续性的现象。
参考过往造价出现滞后

政府卖地流标,不但会影响库房收入,减少可用于各类公共服务的公帑资源,并且还会减慢公私营建屋进度,令市民更难「上楼」和「上车」。尤其政府刚于今年《施政报告》宣布尝试引入「片区开发」模式,希望可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但不少最先提出「片区」模式的市场人士,都担心因市况欠佳和其他问题,未来可能连「片区」项目的招标都有流标风险,继而影响整个北都计划的推展步伐,窒碍香港的长远经济和创科产业发展。

出现「流标潮」的一般解释是楼价下跌,经济不景,发展商对后市缺乏信心,因而不愿出价或出价低于招标者的底价。当中楼市及经济状况,并非政府一时所能改变,但招标底价理应可以迅速调整,让发展商平买平卖,以量取胜,相信也会有人有兴趣。

问题是官员厘订招标底价必须有规有矩,有迹可寻,否则可能会被人质疑「贱卖土地」或「明益地产商」,参考过往造价就最为稳阵,但却因而滞后于最新市况,与发展商在跌市下的审慎出价态度形成反比,最终导致流标。
投标「打包」设施 发展商却步

另一问题也是出于官僚主义。部分部门或机构官员为求减少自身的工作量和风险,近年纷纷以「提速提效」为藉口,将大量吃力不讨好的额外工作,「打包」推给土地和发展项目的中标者负责。例如起住宅要同时兴建道路与天桥,起商厦要帮忙加建地库及停车场,甚至连安老院、幼稚园、社区会堂、康健中心、斜坡巩固和园林绿化等都要中标者全包,但政府在审批及验收有关设施时又意见多多,要求极高,结果自然令发展商出价偏低,甚或放弃投标。「片区开发」模式原意也是提速提效,加快发展,但会否变成另一种方便官员卸责的廉价全包宴呢?

现届政府整体表现担当有为,主要官员都已摒弃过时的「积极不干预」思维,但仍有部分公务员仍然被当年揽炒派渲染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紧箍咒框住,抗拒与私人企业尤其是发展商合作,或是对市场情况与商业运作一窍不通,亦不愿去学习和认识,做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提出的「将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

面对经济和楼市逆境,香港需要有更加多元、灵活的批租土地和公私营合作发展模式,更需要有具备新思维和懂得因时制宜的土地政策官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