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數碼失憶 減少依賴搜尋引擎

2022-04-08 14:43

Google效應(Google Effect),又被稱為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是指人們傾向於遺忘一些可以在網上能輕易獲得資訊的現象。其實,這也很合乎常理,既然能隨時從Google搜尋器輕易尋找和提取這些資訊,我們又何需特意記下它們呢?

心理學家史芭洛(Betsy Sparrow)曾做一個實驗,探討網絡與記憶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事先閱讀四十項資訊,如「鴕鳥的眼睛比他們的腦子大」等,然後要他們將這些句子輸入電腦。其中一半參與者(儲存組)被告知他們輸入的資訊會被儲存在電腦,另一半參與者(刪除組)則被告知輸入的資訊稍後將會被刪除。輸入資料後,研究人員便開始測試他們能記下的資訊數量。

結果發現,雖然研究人員沒要求「刪除組」要記下這些資訊,但他們能回想到的資訊量明顯較「儲存組」多很多。這現象背後,或許反映人們對即將消失的資訊顯得格外留神、重視,因而有較深刻的印象;相反,對已被儲存及安放在某處的資訊,則感到安心,認為毋須費神多加注意,印象自然較不深刻。

諷刺的地方在於,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網上世代,幾乎所有資訊和知識都能從網上獲得。如根據Google效應的推論,那豈非我們甚麼也記不住,亦不用記嗎?當然不是。原因有二:

第一,腦袋中載有豐富的事實性記憶,是有助於我們建立解決問題的直覺,而這能力是無法在網上搜尋得來的。如不少行業的專家和頂尖人士,之所以能擁有獨到的見解和提出一針見血的解決問題方法,依賴的就是他們將學習的許多事實拼合而成的判斷力;第二,避免「元無知」。所謂「元無知」,是指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種無知。正如當我們剛學象棋時,可能會覺得玩法很簡單。然而這並不是因為這種棋藝真的簡單,可能只是我們並未有足夠的知識體會當中的困難和自身的無知。

綜合以上所說,為了培養我們解決問題的直覺/判斷力和避免「元無知」,我們確需要意識減少Google效應對我們的影響,不要做一個只知道資訊/知識放在甚麼網站而完全不知曉它們是甚麼的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資訊素養漫談:數碼失憶〉。


延伸閱讀:

反思學習風格

分享暑期網上學習資源

生涯規劃|如何訂立人生目標?

孩子犯錯不必怕 從錯誤學習 激發腦部潛能

疫下教學新常態 Plan B的重要性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