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學習不止於課室
2022-08-25 16:24
學習不止在課室,視藝科沒有既定的教科書,而生活就是課本。筆者一再強調藝術與生活有密切關係,在生活上接觸到的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美學,社區也就是無牆的博物館。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隨着當今文化藝術活動蓬勃起來,普羅大眾也認識到藝術不是深不可測,而欣賞藝術也不再限於博物館了。
藝術除了與生活有關,也是歷史的一面鏡,見證歷史的演進,亦帶來傳承、反思和回憶。日前陪同一群青少年到訪新界圍村,探討鄉鎮的習俗和改變。首先認識到新界的村落建築,分為民居、祠堂和廟宇,觀感上大同小異,但形態裝飾各有特色,盡顯前人的智慧與美學。無論是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都有其功能性,一行一行排列得整整齊齊。以瓦片鋪蓋的斜頂屋頂,有利去水和隔熱;屋頂的脊飾均以陶泥燒製,裝飾造型各有特色;屋內梁柱結構是屋架的重要部分,排列整齊之餘距離勻稱,發揮力學之美,而「棟梁之才」一詞也是出自此建築特色。
從美學角度欣賞傳統建築,可見當中存在平衡、對稱、比例等原理,盡顯點、綫、面等元素。另亦受傳統哲學思想影響,門櫳和柱座有着「天圓地方」的設計,這都包含着圓、角、方等美學元素。中式建築除了講求建築形態外,還着重空間布局的環境美學。每座建築物的門窗、牆壁、屏風等設計和裝飾,也帶有明顯的傳統美學和寓意,當中的吉祥圖案寓意和諧、美滿等好意頭。
說起傳統美學,社區中還有不少景物也有同樣的表達。此刻正是農曆七月香港舉行盂蘭勝會的月份,而盂蘭勝會這非物質遺產項目涉及的傳統美學多的是。在進入節慶場地前,先見到的是節慶花牌,而會場內搭建約九座竹棚,包括辦事處、金榜、天地父母棚、神袍棚、神馬棚、大士台、經師棚、附薦台或孤魂台、米棚和最大的神功戲棚。搭棚技術是世界聞名的傳統工藝;神袍的彩繪圖案,大士台的大士王和神馬棚內的神馬都是傳統紮作手藝。神功戲棚內也蘊藏大量藝術元素,無論是紅伶戲服、布景、頭飾頂戴、面譜化妝等,都帶有傳統美學。
藝術是否只屬於博物館?上列提及的傳統建築和節慶都涵蓋大量視覺文化美學,而面對傳承和保育等問題的沒落,有賴年輕新一代的參與和認識,繼續將傳統工藝延續下去,不然便會被放到博物館內欣賞。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崇傑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會成員、社區導師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教育)。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8月2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