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幸福家|互為影響的關係

2022-11-17 12:35

最近與友人夫婦一家午飯,目睹他們的互動,令我想起人與人之間互為影響的互動關係。大家用膳完畢,友人太太突然想起就讀高中的女兒另有約會,立時催促她快快起行。女兒看看巴士App,表示還有時間,不趕。但媽媽還是按捺不住,認為早點到達車站更穩妥,女兒「就範」,道別而去。走了不久,風雲變色,竟然下起大雨!她面有難色,說:「女兒一定又埋怨我太早叫她去車站等車!」

雖然類似的情景在生活中偶有發生,但也引起我的反思。這個問題可分兩個不同層次考慮。最直接的是解決問題的層次:下次預時間要更準確,免得被埋怨。但從互動過程的層次來看,這個媽媽催逼、女兒埋怨的互動是怎樣來的?是否健康?

我認識的這位媽媽對子女關懷備至,處處為他們着想,出謀獻策,打點一切。子女若言聽計從,當然少了紛爭,但他們的自主性也會被削弱,內心也可能積累了怨氣,若遇事不順,自然會埋怨媽媽為自己作的決定。久而久之,便可能慣性地埋怨別人而忘記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和作決定。

我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子女當機立斷、充滿自信,而不是缺乏動力、怨天尤人。從家庭系統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是互為影響的(reciprocal),而不是直綫的因果關係。子女懶洋洋,做父母的不抵頸,自然處處幫他們着想。父母當然感受到「我都唔想,但佢唔郁,有乜辦法」,但從互為影響的角度看,其實子女也可能因父母的着緊而變得懶洋洋,因為已有人為他們操心,又或者就算有自己的主意也會被父母反對,倒不如順從父母。

在一個互動里,大家其實各自扮演了一個角色,讓互動持續,成為習慣。要離開這個互動,只要一方醒覺,離開這個角色,負起自己的責任,又或拒絕負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便能在慢慢的相處中改變互動,達至更健康的相處模式。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媽媽只要提供資料(例如巴士到站時間),女兒自己決定何時起行,並承擔後果,豈不皆大歡喜?網址:www.npac.org.hk


梁甄陶
本欄由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及輔導員輪流執筆;本文作者為梁甄陶先生。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1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拼出幸福家|此消彼長的互動關係

拼出幸福家|情緒切割

拼出幸福家|成長中的個體化

拼出幸福家|妥善處理家庭突變

家庭關係|小小遊戲大意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