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中學生必修課:健康的時間思維觀
2022-11-29 12:44
「每六十秒,就有一分鐘過去。」這句看似無用的格言,在筆者的眼中反映了不少香港學生各種心聲。學校的模範生:「時間不夠用,活動一個接一個,老師們特別喜歡邀請我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和比賽,日程排到吃不消。」沉迷玩樂且需要「補底」的學生:「上課的每一分鐘特別漫長,玩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不知道為何要浪費時間在讀書上。」
時間如金錢,愈早儲蓄,愈早善用金錢,長遠帶來的增值便更理想。時間也是一樣,愈早懂得如何把時間投入在學習與生活的各種事情,愈早懂得怎樣恰當地規劃時間,愈早能準確實行時間表……短期對學術成績的提升,長遠可促進學生未來更懂得如何管理財務,投放自己擁有的資源及學會珍惜所有,對學生的整全發展有重要功用。
然而,作為一個經常與青年混在一起的「青年友」,學生們告訴筆者,學校普遍不太重視時間管理的教育。「老師的確時常提點我們要有良好的時間管理,但甚少告訴我怎樣管理時間。」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模式更趨複雜和多樣化:身兼多職、消失了的地域限制、疫後的混合工作模式……筆者認為學校需要及早分層地加強學生對健康時間管理的原則、態度、知識、技巧和工具的認識,才能裝備學生投入二○三○年後的社會。
關於時間管理的學與教,教育局亦有出版相關的資源,是一份切入時間管理教學的良好教案。然而,筆者認為時間管理的學與教不能一次性,更重視學生實踐中的跟進。相信教育同工在自身學習、生活及工作時也曾體會不同成因的「時間」課題,例如:源於事工數量突然加劇,不懂如何分配或斷捨離;源於自己不懂說「不」,導致事工愈來愈多;源於性格上某些執 ,導致時間的投入輕重失衡;源於不懂向他人求助,導致用了費時欠效率的策略……
時間管理是與生活技能、人際相處、性格特質和價值判斷等相關的問題。利用時間管理的學與教指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深層次的自己,從背後的思維及行為模式作出改進,能夠讓學生成為一個更有執行力、更懂得如何生活和學習的未來主人翁。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文軒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教練學培訓師、院校兼教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2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