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校外評核 自我完善的契機|談經論學
2023-09-22 16:02
上篇提到,教育局早年確立了「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現更新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作為學校自我完善工作的核心。學校須定期(通常是3年)因應校情進行P-I-E(計劃—推行—評估),或稱為P-I-E-P(計劃—推行—評估—再計劃)循環,以推動自身持續發展。
以上工作,重點在於自我評估(自評)和完善。然而,這里有一個問題:除了自評外,還有第三方為學校工作作評估和給予意見嗎?
答案是有的,就是通過教育局的校外評核(以及重點視學等)進行。按照局方的說法,是「自評為主,外評為輔」。最終,也期望學校能作有效的自我完善。
不在學校工作的讀者,或許不太了解甚麼是外評,筆者以下將嘗試作簡單的介紹(由於篇幅關係,只提外評期間的工作)。首先,外評隊伍是由教育局人員及前線學校人員組成,而外評日數是介乎3至5天。期間,外評隊伍將會進行DOD工作。
何謂DOD?就是通過閱覽學校的現存文件(Documentation)、學生課業,觀察(Observation)學校的學與教活動,與不同持份者(包括如法團校董會代表、家長、中層管理人員、專責人員、教師及學生等)進行小組會議或個別會談(Discussion),以求全面了解學校的實況。
面對外評,學校和老師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呢?雖然局方強調學校毋須因外評而作額外準備,但是基本的準備還是需要的,亦涉及一定的工作量。然而,從正面看,這也是一個檢視學校工作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難得機會。
因為在外評前準備,教師團隊也會經歷不少討論,聚焦檢視過往、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在外評期間和其後,外評隊伍也會就他們在DOD工作中的一些評估結果,與學校分享,這些寶貴意見也為學校未來優化自身的工作,提供很有用的參考。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老師、卓師會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召集人。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22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