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韓、德排隊「去中國化」
2022-07-23 09:27
普京不是心血來潮,俄烏軍事衝突之後,深受美國的極限制裁,因此痛定思痛的發言。無獨有偶,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再進一步表示,不單只要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材料依賴,還說柏林即將出台的中國戰略,重中之重是考慮如何面對中國的依賴性。
「中國是一個系統的競爭對手,我們必須清楚地表明,沒有人可以勒索我們。」邊個光天化日之外公然「勒索」德國這個「工業4.0」的智能科技大國?原來是直指中國,德國要表現獨立性,對中國態度是「可以合作的地方進行合作,但也顧及整個獨立的歐洲主權戰略」。貝爾博克是否想說,德國永遠不相信中國?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跳出把話說明,大家唔使估估下,他日前表示,除了果斷不依靠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之餘,「由於中德之間的貿易關係過於緊密,所以計畫下一步與中國經濟脫鉤。」
德國聯邦統計局今年2月18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德雙邊貿易額同比大幅增長,中國連續第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交易夥伴,荷蘭、美國與德國的雙邊貿易總額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德合作共贏之路既曲折也漫長。1980年德國進口來源地排名,中國位列第35,地位明顯不重要;1990年排名上升至第14位,2015年之後中國一直是德國進口產品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中德開始比較深層的經濟科技戰略合作。
從事工業機械人和工廠自動化生產、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庫卡(KUKA)2016年出售給中資企業美的集團。2017年,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李克強主動提出,中方願將「中國製造2025」(中國晉身工業強國藍圖)與德國「工業4.0」(德國率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規劃)等發展戰略更好對接,深化製造業、能源、航空、創新、中小企業等合作。」中德合作不存在中國是技術落後國家要掹德國的車邊,這種想法已經與進步的時代不符。內地評論稱,「德国国内市场很小,其经济的主要支撑是出口,而中国恰恰有着最庞大的市场。」不過,德國也認識到中德之間在工業領域存在競爭,這種競爭會愈來愈激烈,「與其這樣,不如雙方加強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走在德國之前的是韓國,總統尹錫悅早前出席北約峰會期間,政府發言人毫不隱晦地強調,通過中國實現韓國出口經濟繁榮時代已經結束,當局已提出替代方案,這就是「通過加強與歐洲的合作,推動韓國經濟。」韓媒把政府的言論,解讀為中韓脫鉤政策即將付諸實行。
去中國化是那麼簡單?先不說韓國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近七成來自中國,韓國半導體、電子產品對華銷售很強,德、韓排隊跟中國脫鉤之後,那裡找一個替代貿易伙伴,搞不好影響國內經濟,到時失業選民問當政者一句︰「爸爸,我們去哪?」你怎樣回答?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