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精准扶贫更符合香港现实情况

2022-05-02 00:00

疫情下,重击香港多个行业,不少基层市民已多月就业不足,甚至失业,食物银行和轮候免费饭盒人士,也不乏中年人士和年轻人,当然,人有三衰六旺,个别人士失业只是短暂性的,然而,部分弱势人士则没有一技之长,只靠出卖劳力,如果基层岗位流失,这群竞争力普遍较弱的基层议价能力不足,未必能找到工作,将是在经济低谷最受影响的一群。

我们是否要把全部失业人士纳入社会福利网?那又未必!我们先要弄清真实贫穷状况,分辨真正需要扶助的贫穷人口,让资源用得其所,不致错配。坊间广传有一个笑话,去问小孩,他是否有钱,小孩的答案是「他很多钱」;如果把同一个问题向成年人提问,得到的答案会截然不同,无论是真正穷人、守财奴,还是装穷,都会划一给予同一个答案「我很穷,我需要更多钱」,所以去制定福利政策前,分辨扶贫对象是极为重要的。
分辨扶贫对象极为重要

香港特区以「相对贫穷綫」来厘定贫穷綫:现时用「入息中位数的一半」来界定贫穷与否,看来已不合时宜。当社会财富愈积愈多,社会财政愈来愈富裕,人均入息中位数也自然提升,如果像过往继续沿个这组数字的一半去定义「贫穷」,门槛提高了,但未必准绳,当较富裕的人口增多了,这群人的入息同样也增加了,令入息中位数也水涨船高,变相令「相对贫穷綫」也抽高了,令「贫穷人口大军」数目夸大了,失去应有的参考价值。根据这定义,最新一份《香港贫穷情况报告》计算出来的贫穷人口达一百六十五点三万;即贫穷达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夸大了贫穷状况,令公众误解实况。

以相对贫穷概念定义制订贫穷綫,无论扶贫多少也必定有「穷人」存在,未必符合香港现实情况,更令扶贫变得「因需要去做才做」,失去原有的意义。曾念经济学的读者便能够理解「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扶贫政策是应该针对最有需要的一群,才去分配适当的资源辅助,否则「系又派,唔系又派」,变了开仓派米,不但浪费了资源和义工人力物力,更是扭曲了扶贫的原意。

香港特区政府的免费防疫包资源的派送、失业贷款/失业资助金的申请,均见到资源错配的情况,其实扶贫应该设一个合理的门槛,资源和资格才不会被滥用,例如「精准扶贫」就更符合香港实际需要,参考内地的「精准扶贫」做法,善用资源集中帮真正贫穷群组,才是把扶贫资源物善其用。日后,香港特区不妨向内地的「精准扶贫」取经,可参考内地采用「绝对贫穷」概念,筛走不合资格者,并找出真正需要扶助人士,集中资源协助他们脱贫,长远教晓他们谋生之术,令他们自力更生,不再成为社会包袱,改变适合他们的生存之道和生活模式,并活出属于他们的人生。
朱家健
全国港澳研究会香港特邀会员
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