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语|「挤塞徵费」成效 还看政府勇气

2022-06-18 00:00

过海隧道挤塞问题困扰多年,期望各方以务实理性态度讨论。
过海隧道挤塞问题困扰多年,期望各方以务实理性态度讨论。

一如其他国际大都会,香港也面对交通挤塞的问题。我和身边不少朋友都发现,不但红隧和东隧在繁忙时间严重挤塞,连西隧也愈来愈多车,甚至不时出现间歇性挤塞。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使用过海隧道的市民也无一幸免,陷入齐齐挤塞的局面。

早在近二十年前,在我担任交谘会成员时,当局已进行研究,但往往碍于过海隧道专营权的限制,加上增加隧道费向来都是敏感的民生议题,讨论时容易集中在隧道收费的表面增幅,较少聚焦在挤塞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车辆缓慢行驶时的不必要排放产生环保问题等,加上议会不时被反对派骑劫,难以带领社会理性讨论,更别说凝聚共识。

随着望穿秋水的西隧专营权在明年八月届满,当局应把握时机,勇敢尝试解决过海交通挤塞的问题。近日,政府建议在收回西隧后,配合不停车缴费技术,引入「挤塞徵费」,因应隧道在不同时段的挤塞情况收取不同费用,从而压抑和分散繁忙时段过量的交通,以处理长久以来棘手的过海挤塞问题。

不少媒体都关注徵费的水平,部分评论亦聚焦红隧会否加价。翻查资料,红隧上次的收费调整已是一九九九年,部分车辆类别的收费更是四十年来没有调整。老实说,一九七二年红隧开通时私家车收费为五元,足够吃一顿四元的猪扒饭有馀,可见现今隧道费调控过海交通的能力已荡然无存。在现阶段,我认为社会不应为方案设限,大家应对所有选项持开放态度,藉务实、客观和理性的讨论,为「挤塞徵费」寻找最适合的收费方案。

可能有些私家车司机会觉得,「挤塞徵费」提出的效率优先,是向私家车开刀。其实过海车辆中确实是私家车占大多数,搭载的人也是「一个起,两个止」,所以私家车效益较低是客观的事实。过往由于技术限制,仅能以平日最繁忙时段车流来厘定隧道全日的收费,变相令到即使在交通不太繁忙的时段,也要收取跟繁忙时段相同的隧道费,其实不大合理。现在提出的「挤塞徵费」,虽然繁忙时段的隧道费会较高,但其他时段不会有额外徵费,非繁忙时段的收费甚至可以更低。这种「不同时段不同收费」的方式相对公平,尤其是对假日司机,和可以早一点或晚一点出行的驾驶者。至于需在繁忙时段过海的驾驶者,其实他们也会因其他驾驶者愿意转用非繁忙时段出车,减少遇到的挤塞和缩短行车的时间,亦可得到受惠。

但是,我对政府建议的「挤塞徵费」也不是完全认同,例如当局提议把各过海隧道在同一时段的收费,调整至相若甚至均一水平,以鼓励驾驶人士减少因隧道费差距而作不必要的绕道。我难以想像政府把红隧和东隧的收费提升至西隧的水平以达至均一,这完全不符市民下调西隧收费的合理期望;但在另一边厢,现时西隧繁忙时间的交通已饱和,若把西隧的收费大幅下调,则可能会吸引过多车辆使用西隧,令市民在有需要时失去唯一的快速过海通道,故此各隧道的收费水平需要小心处理。

作为一个道路使用者,我当然最想路路畅通,但如果香港成功与内地通关,经济活动和跨境旅运全面恢复,过海隧道的交通挤塞难免会更加严重。我认为政府现时建议实施「挤塞徵费」,以纾缓过海挤塞,是值得一试的。

除了「挤塞徵费」外,其实政府还需持续推展更多改善措施,例如建造设备更完善,公交路綫更多更频密和位置更便利的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包括足够的泊车位等,以鼓励市民泊车转乘公交,和尽快规划第四条过海隧道,以应对与日俱增的过海车流,以配合维港都会区的长远发展。
郑锦钟
香港太平绅士协会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