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洲化石契机 建构香港恐龙故事

2024-11-19 00:00

香港赤洲发现恐龙化石,并于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成为全城热话。
香港赤洲发现恐龙化石,并于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成为全城热话。

香港上月底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引起全城关注,政府指要「抓住机会」,建构香港的恐龙故事。本地以往屡有发现植物和动物化石,民间也有不少化石保育及收藏家,更有人由收藏家转为古生物学工作者,并进行相关教育推广;有爱好者更到深水埗「寻宝」购入菊石化石。要延续古生物学热潮,有学者指,除了加强公众科普教育,令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古生物学,亦盼香港一众拥有扎实经验的专家团队,未来有机会参与研究「香港恐龙」。

香港早前于赤洲发现首片恐龙化石,全城为之跃动,政府扬言要「抓住机会」,建构香港的恐龙故事。发现恐龙化石的翌日,香港考古学会前会长郑启明逼不及待到深水埗「寻宝」,购入了新的菊石化石收藏。其收藏种类众多,如植物、三叶虫、菊石、虫珀(藏有昆虫的琥珀)和恐龙蛋等,还有一对精致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全让他爱不释手。他说,「从化石可以看出,远古生物都是多元化,多彩多姿的。」
最爱菊石三叶虫鲨鱼牙

「其实化石不是大家想像中那么遥不可及!」古生物化石工作者、「恐龙@化石工作室」创办人龙德骏同样是化石爱好者,他说,小时候已对恐龙着迷,至今已收藏化石20多年。他忆起,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互联网尚未发达,故经常到化石资源丰富的内地和外国考察,部分国家更允许自行挖掘化石,「别人去旅行观光,我们就去看石头。」

后来,龙德骏成立工作室,把其收藏公诸同好,「最初只是为喜欢而收藏,但藏品渐多,就会思考背后目的和意义,希望与更多人分享。」他亦有参与研究及清修化石等工作,甚至协助筹备博物馆的展览及教育工作。他举例,化石原被岩石覆盖,要先进行清理,再把缺失的部分修复及巩固,必须有耐性,「有的要用钻钻开,再还原头骨,全都要一手一脚去做。」他笑言,如果从商业角度出发,清修化石的时间和心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收藏化石近40年的郑启明指,以往曾在拍卖平台上交易,也会到不同宝石店及杂货摊寻宝,「斑彩螺等菊石非常漂亮。」据了解,港人最常收藏菊石、三叶虫、鲨鱼牙和恐龙牙,而本地市场也能找到恐龙牙齿、碎骨及脚印等,但化石收藏在香港仍属「小圈子」。他形容,化石不像邮票、钱钞或其他艺术品,收藏家不多,专门店亦少,近月更有宝石店结业离场。

细看社交平台,本地有零星专门交易化石与虫珀的群组,每周皆有成交,有人以2200港元出售晚三叠纪时期的贵州龙化石,另有人以约1200港元出售白垩纪的大鲨齿龙牙,甚至以2.3万港元出售三叠纪的混鱼龙,价钱以化石稀有度、完整度及清修的难度划分,部分更附上证明。
港拥扎实经验专家团队

香港首次发现恐龙化石,引起市民关注,惟要延续古生物学热潮并非易事。龙德骏提到,现时科学馆有古生物展厅,但不足以满足全香港的教育,对比中国及海外化石文化浓厚,当地市民到野外、海边都会捡到化石,学校也会教授地球科学及古生物知识,更有众多古生物博物馆,「对比之下,本地文化相差甚远。」

本地科普教育不足是历来痛点,不少市民也把恐龙化石跟「考古学」连结,实际上是属于「古生物学」范畴。龙德骏现时每周会到学校举办两次推广活动,更于去年初出版香港首本古生物化石图文书。他直言,坊间不乏有心人跟他并肩作战,但教育组织和学校的资源都有限。他希望,即使恐龙热潮过去,港府也能投放更多资源作推广,「我们的天然资源可能比外地缺乏,但可以在活动和教育方面着手,加以重视。」

港产古生物学家、中国北票翼龙博物馆客席研究员马慧芯博士指,古生物学是研究远古生物,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牵涉的时期比较广泛,「我们会研究37亿年前、好早期形成的化石,到后期有恐龙和剑齿虎等,都是古生物。」而考古学则集中研究人类的过去,公众把考古和古生物混淆情有可原。但她认为,港人普遍对恐龙和古生物都有兴趣,以往不论博物馆抑或商场做古生物展览,都吸引大量市民入场。

马慧芯说,得知香港有恐龙化石后大叫起来,希望事件能成为契机,促成更多本地的古生物研究。她不讳言,香港有一批古生物工作者默默耕耘,盼他们的努力被看见,同时令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古生物学。

要再进一步构建恐龙生态圈,除了提升市民的认知,本地团队也渴望有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恐龙专家、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文嘉棋指,中国是发现恐龙化石的四大国,香港团队早在15年前,已经开始参与国家研究,一众专家都有丰富且扎实的经验,「希望香港市民看到,我们所做的恐龙研究是世界级水平。」他坦言,对于香港有化石十分鼓舞,而团队也有经验做恐龙研究,若然政府需要专家协助处理和研究,必定会帮忙。

龙德骏亦希望,本地学者及相关团体有更多机会参与相关工作,「如果本地人都不支持及参与,产业及行业怎可成形?」他直言,本地学者不多,因为以往香港没有大量古生物可以研究,专家都是研究外国化石为多,盼望未来见到本地学者贡献香港,「大家都想为香港出一分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