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海洋实验室盼升格 融入内地研究免边缘化

2022-06-21 11:23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七成,人类却所知甚少,获「资金过河」拨款逾人民币一亿一千万元,科技大学设立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香港分部)」成立三年,正进行六十二个研究项目,成功揭开在深海冷泉栖息的海洋生物依靠共生细菌,于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奥秘。分部将开展五年的新阶段,海洋科学系主任兼讲座教授钱培元计画整合研究项目,使资金更用得其所。记者 袁嘉咏

钱培元认为研究海洋不仅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坦言本港若不参与内地研究,只会被边缘化。 袁嘉咏摄
钱培元认为研究海洋不仅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坦言本港若不参与内地研究,只会被边缘化。 袁嘉咏摄

 

科大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香港分部)」于二○一九年成立,过去三年每年获本部拨款三千八百万元人民币,经过三年的初创期,正检讨进入为期五年的新阶段。负责的海洋科学系主任兼讲座教授钱培元指,截至三月,香港分部已发表二百四十多篇学术论文,并取得十多个国际专利,他期望本部持续投放资金,将整合现有研究项目中,主题相近的项目,如大湾区及南海海域环境污染与生态安全,与相关海域的生态系统研究,使资金更用得其所。


不止看「一亩三分地」

现时本部正申请成为国家实验室,钱培元期望香港分部日后升格为国家实验室分部,强调研究海洋不止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应着眼于整个海域,「不管是经费、研究的影响力,抑或政策的支持,若不参与内地的研究,香港只会被边缘化。」

中心多项研究之一,是「冷泉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及基因组学」,钱培元带领研究栖息于深约一千至三千米海底,在冷泉及热泉的巨型动物,以及共生细菌基因组的研究,「在深海居住的生物,体形很大,像海毛虫只消六个月便能长成一米长,解析基因有助了解其进化过程,有甚么变化因素。」


共生细菌转化毒物

研究开展至今,团队已成功解析有记录以来,最多种类的巨型动物及其共生细菌的基因组,发现共生细菌直接寄生于动物细胞中,如光合作用般,把有毒物质转化成动物所需能量,「动物不停从细胞中吸收能量,才会长得这么巨型,有助我们探索人类如何与细菌共存。」

深海中蕴含丰富细菌等生物活性物质亦极待发现,钱培元其中一项研究,已成功从中提取出能作抗生素及抗神经衰退等药物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既能保护人的神经元、甚至能治疗爱滋病毒,另一种有望成为针对现有具抗药性细菌的抗生素,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取得相关病毒或细菌作进一步研究,期望日后与药厂合作研发新药。

无肠深海管虫是深海海底热泉和冷泉的常见生物,能经由共生细菌把有毒物质转化为有机营养物质。 网上图片
无肠深海管虫是深海海底热泉和冷泉的常见生物,能经由共生细菌把有毒物质转化为有机营养物质。 网上图片


周四首办海研会议

新冠肺炎疫情下,钱培元坦言出海采集样本更为困难,其中一次原定从六个冷泉中采集样本,因成员在船上确诊,最终完成一个冷泉作业后,便要折返并在船上隔离;原定三月在内地登船出海的任务,出发地因疫情多次更改,从深圳改到南沙,再转到海南岛,几经转折始能成功出发。

为加强世界各地海洋科学家及相关产业的合作及交流,香港分部将于周四举办研讨会,预计有两百人以綫上及綫下形式参与,是本港首办海洋科学研究会议。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