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诗咏 - 安能辨我是雄雌:谈《梁祝》的电影改编|静水深流

2023-05-31 12:44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初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曾有简单记载,至晚唐张读《宣室志》有了雏形。从宋代至明代,梁祝故事慢慢有所增润,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宜兴荆溪县新志》所收之《祝英台小传》,已经比较靠近现在熟知的版本了。

一如大部分民间故事的演化,梁祝故事的流变是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梁祝故事初期只有几项核心情节:(1)祝英台女扮男装游学,跟同学梁山伯感情要好,惟梁不知祝是女子;(2)祝回家后,梁才发现真相,求娶祝,但祝已另许马家;(3)梁病死,祝出嫁时经过梁的墓,忽而山崩地裂,祝埋于梁墓。至于英台为何求学,二人如何友好,怎样爱上对方乃至生死相随,如此种种,皆为一片空白。这些空白开放予后世说故事的人,他们继续增补扩充,而后来戏曲中的〈十八相送〉、〈楼台会〉等著名段落,均为这个爱情悲剧添了浓重的笔墨,使人物情感更为丰满、形象更为立体。


性别意识和平权思考

到了民国时期,梁祝故事开始有了影像改编。从1926年默片《梁祝痛史》(邵醉翁导演,胡蝶、吴素馨主演),到2008年武侠电影《武侠梁祝》(马楚成导演,吴尊、蔡卓妍主演),梁祝故事在华语地区先后出现了至少18部电影改编,另外尚有电视剧、动画等其他形式的影像改编。

在众多梁祝改编电影中,1963年邵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最受瞩目。这部由李翰祥执导,凌波、乐蒂主演的黄梅调歌舞电影,当时风靡港台以至东南亚地区,掀起了史无前例的流行文化偶像模式。乐蒂「古典美人」的气质加持了祝英台的坚贞和勇敢,凌波唱演俱佳使憨直忠厚的「梁兄哥」活灵活现(乐蒂部分由静婷代唱),台湾观众尤其为此迷醉不已,往往重复入场二、三十次,甚至上百次,观影中途更齐声与角色大合唱。

这个1960年代惊人的文化现象,一方面须归功于演员的独特魅力,另方面李翰祥导演的文人电影风格和改编策略亦至关重要。李导有效利用了邵氏片厂的雄厚实力,打造出富于中国传统艺术美感的厂景。亭台楼阁、拱桥流水等道具布景,加上黄梅调唱词和歌舞,配合李导的运镜,电影所营造的诗情画意,恰好满足了冷战时期海外华人的文化中国想像。而正如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指出,相对于1954年的桑弧版本,李翰祥版本把叙事重点放在女主角祝英台身上,无论是女扮男装求学、男女平等的辩论,乃至于婚嫁问题,都是由她自发争取自主安排,在在表现出现代女性主体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动力。电影对性别意识和平权思考的展现,恰恰回应了1960年代华人社会女性意识的抬头,从而使梁祝故事显示出有别于过往的当代魅力。

事实上,梁祝的改编包含不少饶富意味的性别议题。在故事的初段,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书院与男同学一起读书。恰似花木兰从军的传说,一个女性如何掩饰其原有性别身分在男性为主的空间存活,本身已可引发不少奇思妙想。至于山伯何时爱上英台,他锺爱的是假作男性的英台,抑或女性原身的英台,种种「具体情境」的追问更足以导向各种异性/同性的欲望想像。

在梁祝电影改编的系谱里,一直不缺反串演出,除了凌波,任剑辉、梁无相也演过梁山伯,亦迷倒极多观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由女性演员演女扮男装的女角,爱上一个女扮男装的女性演员演的男角,当中雌雄莫辨的性别越界,竟在保守年代里,暗中为女性观众(尤其是中年妇女)解锁了疯狂追星和精神越轨之路。


徐克版本的「历史还原」

至于徐克,他在1994年《梁祝》为性别谜团给出了别样的解答:山伯(吴奇隆饰)一度怀疑自己的性取向,但循着各种蛛丝马迹,他在英台离开书院之前,已确认他爱的英台(杨采妮饰)是女生。对当代人来说,对乔装「看破不说破」,很可能才是更为「诚实」的「历史还原」。

徐克无疑一直是故事新编的高手。徐克版本摆脱了戏曲电影的影响,转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音乐叙事的主轴,别有新趣。电影特别强调了故事的东晋时代背景,以当时的门第制度强化阶级阻隔和父权压逼的描绘,并以敷粉化妆的时代风尚,形象地展现权贵的虚伪和爱面子。而英台和母亲的重复命运和两代的不同选择、对蝴蝶意象的重写等,尤使徐克版本在经典的爱情主题之外,推展到更为深广的自由主题。

文:香港恒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郭诗咏博士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5月31日教育版专栏「大学之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