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重建置業階梯 鼓勵市民做業主

2024-09-14 00:00

市民輪候公屋人數眾多,加大資助出售房屋比例,有助鼓勵公屋居民騰出單位,及增加年輕人置業選擇。
市民輪候公屋人數眾多,加大資助出售房屋比例,有助鼓勵公屋居民騰出單位,及增加年輕人置業選擇。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周初接受多個傳媒訪問,提供了一項數據,就是年輕單身人士輪候公屋人數這5年減幅約21%,何局長這項數據,可說是為年輕人「平反」,扭轉了年輕人躺平等分配公屋的印象。

根據何局長提供的統計數據,30歲以下年輕人輪候公屋人數,由2019年開始減少了一萬人,相等於21%;而新申請更為明顯,比對近年每年新增申請,5年前30歲以下新申請者,人數約為2400人,最近申請人數約為1200人,數量相差了一半,我覺得這是可喜的現象,反映年輕人比外界所想像努力。

年輕人置業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20年樓價飆升,即使大學畢業,高薪厚職,買樓依然吃力,其他打工仔階層的年輕人,更需要「靠父幹」,一層樓吃掉兩代人的財富,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反正如何努力也只是做「樓奴」,倒不如躺平輪公屋。

其實也難怪他們這樣想,回想上世紀80年代,當時買樓、供樓也不容易,「上車樓」沙田第一城,由落成時叫價18萬元起,到了80年代末升至70、80萬,不過當時買樓仍然「有得諗」,「計到數」,學歷較高的年輕人,上車還不算太吃力。而70年代末港府推出的居者有其屋項目,起了調節的作用,一方面讓公屋居民經濟環境好轉時有機會進階做業主,也讓年輕人有多一項置業選擇。

由公屋到資助房屋(居屋)到私人樓宇,形成置業階梯,令市民有機會一步步改善居住環境,及年輕人有目標拼搏。只是2003年港府為救市停建居屋近20年,置業階梯斷裂,加上金融海嘯後美國大印鈔票,令資產價格飛升,樓價達到不合理的天價,產生香港種種社會問題。

現時公屋、資助出售房屋及私樓比例是5:2:3,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最低,何局長提及正研究10年內加大資助出售房屋(即居屋、夾心階層住屋、首次置業計劃)比例,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讓中間及中低收入家庭有機會自置居所,讓年輕人上車有望。

當然,提高資助出售房屋比例也不可急進,畢竟現在輪候公屋平均時間也達5.5年,公屋仍須維持一定比例,供應給有需要家庭,只要按實際情況漸進調節,一定可達到提高資助出售房屋比例的目標 ;近年樓市下滑,外界關注當局會否放慢居屋的興建和供應,我相信總結這超過十年的經驗,當局的房屋政策方向不會因短期市況而改變。

房屋代表家,下周是中秋佳節,是闔家團圓的好日子,在此祝大家安居樂業,中秋愉快。
陳健平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