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洲化石契機 建構香港恐龍故事

2024-11-19 00:00

香港赤洲發現恐龍化石,並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成為全城熱話。
香港赤洲發現恐龍化石,並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成為全城熱話。

香港上月底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引起全城關注,政府指要「抓住機會」,建構香港的恐龍故事。本地以往屢有發現植物和動物化石,民間也有不少化石保育及收藏家,更有人由收藏家轉為古生物學工作者,並進行相關教育推廣;有愛好者更到深水埗「尋寶」購入菊石化石。要延續古生物學熱潮,有學者指,除了加強公眾科普教育,令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古生物學,亦盼香港一眾擁有扎實經驗的專家團隊,未來有機會參與研究「香港恐龍」。

香港早前於赤洲發現首片恐龍化石,全城為之躍動,政府揚言要「抓住機會」,建構香港的恐龍故事。發現恐龍化石的翌日,香港考古學會前會長鄭啟明逼不及待到深水埗「尋寶」,購入了新的菊石化石收藏。其收藏種類眾多,如植物、三葉蟲、菊石、蟲珀(藏有昆蟲的琥珀)和恐龍蛋等,還有一對精緻的胡氏貴州龍化石,全讓他愛不釋手。他說,「從化石可以看出,遠古生物都是多元化,多彩多姿的。」
最愛菊石三葉蟲鯊魚牙

「其實化石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古生物化石工作者、「恐龍@化石工作室」創辦人龍德駿同樣是化石愛好者,他說,小時候已對恐龍着迷,至今已收藏化石20多年。他憶起,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互聯網尚未發達,故經常到化石資源豐富的內地和外國考察,部分國家更允許自行挖掘化石,「別人去旅行觀光,我們就去看石頭。」

後來,龍德駿成立工作室,把其收藏公諸同好,「最初只是為喜歡而收藏,但藏品漸多,就會思考背後目的和意義,希望與更多人分享。」他亦有參與研究及清修化石等工作,甚至協助籌備博物館的展覽及教育工作。他舉例,化石原被岩石覆蓋,要先進行清理,再把缺失的部分修復及鞏固,必須有耐性,「有的要用鑽鑽開,再還原頭骨,全都要一手一腳去做。」他笑言,如果從商業角度出發,清修化石的時間和心力,與回報不成正比。

收藏化石近40年的鄭啟明指,以往曾在拍賣平台上交易,也會到不同寶石店及雜貨攤尋寶,「斑彩螺等菊石非常漂亮。」據了解,港人最常收藏菊石、三葉蟲、鯊魚牙和恐龍牙,而本地市場也能找到恐龍牙齒、碎骨及腳印等,但化石收藏在香港仍屬「小圈子」。他形容,化石不像郵票、錢鈔或其他藝術品,收藏家不多,專門店亦少,近月更有寶石店結業離場。

細看社交平台,本地有零星專門交易化石與蟲珀的群組,每周皆有成交,有人以2200港元出售晚三疊紀時期的貴州龍化石,另有人以約1200港元出售白堊紀的大鯊齒龍牙,甚至以2.3萬港元出售三疊紀的混魚龍,價錢以化石稀有度、完整度及清修的難度劃分,部分更附上證明。
港擁扎實經驗專家團隊

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引起市民關注,惟要延續古生物學熱潮並非易事。龍德駿提到,現時科學館有古生物展廳,但不足以滿足全香港的教育,對比中國及海外化石文化濃厚,當地市民到野外、海邊都會撿到化石,學校也會教授地球科學及古生物知識,更有眾多古生物博物館,「對比之下,本地文化相差甚遠。」

本地科普教育不足是歷來痛點,不少市民也把恐龍化石跟「考古學」連結,實際上是屬於「古生物學」範疇。龍德駿現時每周會到學校舉辦兩次推廣活動,更於去年初出版香港首本古生物化石圖文書。他直言,坊間不乏有心人跟他並肩作戰,但教育組織和學校的資源都有限。他希望,即使恐龍熱潮過去,港府也能投放更多資源作推廣,「我們的天然資源可能比外地缺乏,但可以在活動和教育方面着手,加以重視。」

港產古生物學家、中國北票翼龍博物館客席研究員馬慧芯博士指,古生物學是研究遠古生物,包括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牽涉的時期比較廣泛,「我們會研究37億年前、好早期形成的化石,到後期有恐龍和劍齒虎等,都是古生物。」而考古學則集中研究人類的過去,公眾把考古和古生物混淆情有可原。但她認為,港人普遍對恐龍和古生物都有興趣,以往不論博物館抑或商場做古生物展覽,都吸引大量市民入場。

馬慧芯說,得知香港有恐龍化石後大叫起來,希望事件能成為契機,促成更多本地的古生物研究。她不諱言,香港有一批古生物工作者默默耕耘,盼他們的努力被看見,同時令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古生物學。

要再進一步構建恐龍生態圈,除了提升市民的認知,本地團隊也渴望有更多參與研究的機會。恐龍專家、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指,中國是發現恐龍化石的四大國,香港團隊早在15年前,已經開始參與國家研究,一眾專家都有豐富且扎實的經驗,「希望香港市民看到,我們所做的恐龍研究是世界級水平。」他坦言,對於香港有化石十分鼓舞,而團隊也有經驗做恐龍研究,若然政府需要專家協助處理和研究,必定會幫忙。

龍德駿亦希望,本地學者及相關團體有更多機會參與相關工作,「如果本地人都不支持及參與,產業及行業怎可成形?」他直言,本地學者不多,因為以往香港沒有大量古生物可以研究,專家都是研究外國化石為多,盼望未來見到本地學者貢獻香港,「大家都想為香港出一分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