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諾貝爾獎港人」 曾獲多項國際獎項

2024-12-30 00:00

盧煜明於2022年奪得拉斯克獎。圖為有關他發現母血中的胎兒DNA,從而實現唐氏症的非侵入性產前檢測。
盧煜明於2022年奪得拉斯克獎。圖為有關他發現母血中的胎兒DNA,從而實現唐氏症的非侵入性產前檢測。

盧煜明一直獲本港學界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港人」,亦曾獲多項國際獎項,包括美國的拉斯克獎。他在電台節目中提到,拉斯克獎被稱為「美國的諾貝爾獎」,95位得獎人獲獎後亦獲頒發諾貝爾獎。他提到,科學家的研究出現新突破,到取得諾貝爾獎「可以相隔很長時間」,而香港科技創新聯盟的其中一項獎項,將得獎年齡設於50歲或以下,冀鼓勵年輕科學家。
下月出任中大校長

以發明無創產檢技術打響名堂的盧煜明,在全球學術界屢獲殊榮,包括英國皇家獎章、未來科學大獎等,他在下月亦會出任中文大學校長。他在2022年獲頒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學界常將盧煜明視作「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港人」,他在訪問中亦提到,拉斯克獎自1946年頒發以來,多達95位得獎人獲獎後亦獲諾貝爾獎,包括首位拉斯克獎華人女性得獎者屠呦呦,她在2011年獲拉斯克獎後,2015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盧煜明在節目又提到,過往的諾貝爾獎得獎者,從研究出現新突破,到獲獎相距時間頗長,他舉例,2012年的醫學獎得獎者,早在1950至1960年代已成功培植「克隆」青蛙,然而相隔數十年才獲獎,而歷年諾貝爾獎最年長得獎者達97歲。本身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的盧煜明表示,聯盟主辦的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因而設有年齡上限,得獎年齡不可年長於50歲。他解釋,年輕科學家往往最有動力發展,「希望獎勵他們後,他們仍有時間衝刺」,同時亦期望透過獎項提高得獎科學家的知名度,從而讓他們更容易在科研項目獲得外界支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