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南部金融 北部科創

2022-06-07 12:34

上周,出席電視台的清談節目,主要探討特區回歸二十五年,社會各個專業面向第二個二十五年,有哪些問題必須面對?針對性的措施如何開展?筆者應約談談香港教育的種種。

當中,筆者談及年前的社會大動亂,加上新冠疫情長期大困擾,英美加紐澳等國家「大優惠」鼓勵港人移民,大小通吃、老少咸宜的政策,直接說就是「大挖角」。大動亂、大疫情、大挖角三管齊下,各行各業確有一批為數不少的中高層人士,選擇離開香港,學界特別是在中、小、特、幼的領域內,揮揮衣袖,心里萬般感受離開的教師,早前政府公布的數字,為數六千,移民移居潮未退,預測暑徦過後或直逼一萬。筆者當然期望預測錯誤,但假如不幸成真,教師人才荒,新學年九月開課,每班連一位班主任都分配不到的話,怎麼辦?特區政府要怎樣協助學校面對?是否稱職而又願意返校擔任教席,已退休、臨界退休的,倘若他們肯應聘,特事特辦,盡快准許延約一年,以解燃眉之急?

至於大量學生隨家長離港,對應的政策,應該對大灣區乃至世界各地的家長開放,只要合乎經濟及社會條件,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必須加快大開方便之門,除國際學校外,主流的官、津、補、私都可直接收生,只需付足費用便可。這不也是鞏固民主、自由的辦學之風嗎?新加坡等地可以,香港為何不可?畢竟,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主體不全,再優質的學校教育都顯得百無一用。

長遠而言,要留住學生、吸引學生,從而有計畫好好培育學生,增加國際競爭的人才,還是須建立香港教育的品牌並加以推廣。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要規劃成八大中心,成為大灣區發展的一股中堅力量,足證香港各方面的人才不少。冷靜思考,這些人才,不少確實由香港教育系統培育而來。

「南部金融,即今日的中環;北部科創方興,新界大北區加緊動土開發。舊章新篇同時翻閱,再用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落筆譜寫香港新教育,這是香港的品牌,香港教育政策規劃、學校課程考評設計必須沿此大方向、大目標進發,香港是有條件成為大灣區教育樞紐,且在世界佔有重要席位。」筆者回應同是教師出身的節目主持。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教育現場|槍與學童生命

教育現場|醫學與科學這樣說

教育現場|安得廣廈千萬間

教育現場|反思教育的意義

教育現場|校長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