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從電影《CODA》理解親子關係

2022-06-28 13:01

根據系統家庭理論,家庭成員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系統,家庭如何運作,家庭文化為何,都是每個成員共同構成的。故此,假若我們希望見到家人改變、或者和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其實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以下以本年度奧斯卡最佳電影《CODA》一片為例子解釋一下。


齒輪系統

1. 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縮寫,指的是主角Ruby,一名美國女高中生,自小已成為失聰父母、哥哥與外界溝通的翻譯員。縱然Ruby希望投放更多時間於考上大學音樂系,卻因着父母哀求她協助家庭的捕魚工作而經歷心理掙扎。Ruby曾經覺得改變是無可能的,亦一度想放棄音樂夢,但因為她最後堅持離開捕魚工作,才看到原來父母並非完全無助,也因為她不再視自己是唯一可以幫助父母的人,Ruby的哥哥Leo才可以「上位」,發揮長子的角色,繼承和擴展父母的捕魚生意。

2. Ruby的爸爸因着失聰的缺陷,經常怕麻煩了其他健聽的漁夫拍檔,故凡事遷就。Ruby的哥哥Leo卻沒有視自己是較卑微的,他說:「讓他們健聽的人適應我們這些聾人吧!」的確,當Leo視自己與其他健聽的人一樣有價值,不覺得自己有需要特別委屈,慢慢地,其他漁夫也願意學習如何在沒有Ruby的傳譯下與Leo溝通。

3. Ruby有一位伯樂音樂老師Bernardo免費教她唱歌,不過Ruby經常因照顧家庭而遲到,Bernardo堅稱若果Ruby再遲到就不會繼續教她。因為Bernardo縱然同情和欣賞Ruby,但他認為自己的時間同樣值得尊重。因着他清晰的界綫(boundary),Ruby才不敢再濫用他的仁慈,有時寧得罪家人也堅持準時上堂。

以上的例子闡明了假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像一個系統,當我一個人(齒輪)改變了推進的方向,其他與我互動的家人(齒輪)亦必然有所影響,可能大家開始角力,但亦可能慢慢調整新的運作方向。


自我修理

筆者在輔導工作上聽過家長埋怨子女欺負自己,原來這位家長曾經虧待了上一段婚姻中的孩子,故此帶着虧欠感照顧現任婚姻的子女,潛意識任由他們予取予求,作為補償。當他能夠覺察到這一點,並原諒自己,才可看到自己是值得尊重的家長,繼而堅持任性的子女不能再「欺負」他,改變負向互動循環。

你在婚姻、親子關係上有甚麼渴望改變的地方嗎?除了想着修理對方,或者可以先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28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關於電影《CODA》〉。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三類型父母

親子育兒|家長與貴人 建立孩子安全感

親子溝通|育兒別偏心 化解手足競爭

親子育兒|廿四孝父母 對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療師:應該張弛有度

小手牽大手|戀愛大過天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