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A+:由STEM到STEAM
2022-12-12 11:56
筆者於十一月出席「STEAM教育博覽會2022」開幕禮,有幸得聽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林漢明教授、吳大琪教授及一眾嘉賓校長等現場分享,以拙文與大家分享獲益及反思。
關於STEAM這個A,我聽過Art、Artificial Intelligence、STEAM for ALL、Attitude等等演繹。Art為藝術教育,在Design Thinking設計的過程必會涉及包裝成品的視藝元素,應用自然聯繫;「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科技發展的ABCD四大台柱之一(B︰Block Chain,C︰Cloud,D︰Date Analysis),也可歸類為數學範疇,隨着應用逐漸普及,相信於中學課程引入AI也是必然。
STEAM for ALL是教育局提倡的導向,指引我們於發展STEAM教育時拔尖與普及須雙軌並行。這導向能讓所有年輕人在基礎教育階段接觸STEAM教育,讓教師們有機會從中發掘潛質人才,延展潛能。達至STEAM for ALL關鍵,我認為在於課程。即或是學習同樣的數學、科學、電腦等指定課程,教師在實施時需要貫注STEAM精神如創意、解難及動手做,一如「STEAM教育博覽會2022」的口號「激發創意思維,推動科技創新」。
蔡局長於開幕詞中談及STEAM的A包括價值觀教育,我深感認同。科創往往為解決實際生活情境的問題,提升生活質素。探究由了解社會不同群體的需要開始,續由教師啟導昇華為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培育學生成為具同理心、懂關愛的良好公民。而林漢明教授一直致力於大豆研究,他的工作及分享示範了科學與人文價值的結連,以及如何通過STEAM教育拓寬學生視野到國家及世界層面。
我認為STEAM教育成果並不限於相關學科領域範疇,是學生全人發展及解鎖二十一世紀學習技能的重要過程。喜見教育局愈來愈重視相關STEAM人才的培訓及發展,期望局方能繼續加大投放力度及提供彈性,展現STEAM人才(包括教師、支援員工如資訊科技助理及技術支援人員等)於教育界的美好前景,建立一支有心培育下一代的穩定、高質團隊(Super TEAM)。
鄺永燊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校長及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理事。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2月12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