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不完的愛︱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史

2025-01-27 08:00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港」不完的愛—青年正向思維計劃,以國家安全和愛國愛港的傳承為主軸,讓青年透過參加昔日東江縱隊和香港警察的各項活動,幫助香港青年培育正確價值觀,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一起說好香港故事。

以下是參與青年在活動後所撰寫的感受:

上世紀40年代,日軍侵港,開始了為期3年零8個月的統治,期間港人不斷受日軍壓迫,但港人在壓迫之下並無任其踐踏。日佔期間,廣東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前身)派遣武裝力量進入香港,即為港九大隊前身,拾取被戰敗英軍所摒棄的武器,建立基地。 1942年2月3日,以新界原居民為主的港九大隊在西貢半島正式成立,期間不少港人自發加入以抵抗日軍。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有嚴謹且牢固的組織架構,據了解,港九大隊設大隊長和政委,大隊長蔡國梁,政委陳達明,副大隊長魯風,政治部主任黃高陽,下則設政訓室、交通站、軍需處、醫院、情報站、自衛隊等。政訓室由主任領導,下面有組織幹事、宣傳幹事、民運幹事、漁民幹事、統戰幹事和國際幹事等。港九大隊初期設有長槍隊和短槍隊,壯大後為方便指揮,按地區分為西貢、沙頭角、元朗、大嶼山、市區、海上,共6個中隊。

港九大隊營救許多外國人以及國人,其中遍及教育界、新聞界乃至文化界人士,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文學家茅盾。此外亦營救了不少戰俘。

雖然學界對港九大隊存在爭議性問題,但客觀上可見港九大隊對抗日及盟軍勝利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此外,我們更可從中看到中國人的反抗精神,當然我們亦應明白到現在的和平是我們的先祖用其血肉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及維護和平,而非仇恨其他民族。

撰文﹕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謝惠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