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仁德小学「动手做」活学常识

2023-01-30 00:00

以「动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识科的仁德天主教小学,校长罗淑贞称,推行期间让教师多作尝试,课程内容亦有把关。
以「动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识科的仁德天主教小学,校长罗淑贞称,推行期间让教师多作尝试,课程内容亦有把关。

(星岛日报报道)教科书千篇一律的内容,未必适合探究式教学。有小学与机构合作,在初小常识科放弃传统教科书及考核,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创作不同活动,活学中国历史与文化等知识。校长罗淑贞指,不担心教师无法依书直说便会「教错书」,校方提供足够自由度,让教师设计活动,同时通过共同设计习作,为教学内容把关。合作机构「教育大同」则期望,教师不应被教科书限制教学内容。
仁德天主教小学与慈善机构「教育大同」合作,以「动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识科,涵盖自我探索、认识社区、中国历史等范畴。弃用千篇一律的教科书,课程让教师自由设计教学活动,如教学生制作皮影戏学习中国神话故事及光影原理,学校早前举办成果分享展,由学生亲述设计理念及知识,有小三学生以中国舞蹈、咏春等中国传统技艺为题制作小游戏,藉此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史。
共同设计习作助把关

小学常识科涉猎议题较多,教师不再依书直说,会否导致「教错书」?校长罗淑贞坦言,「动手做」课程属新兴教学模式,不少办学团体仍有所顾虑,但她并不担心教师会错教课程内容,课前会与老师一同设计习作,了解教学内容,亦依照当局订定的课程指引,「毕竟我们是资助学校,要对得住教育局和持份者,不会教多也不会教少。」

罗淑贞续指,推行期间放手让前綫教师多作尝试,有老师因不谙化学知识,导致隔热物料功能的实验失败,「从错误中学习是正常,容许老师有错,与学生一同学习」,但她强调史实不容有错,相关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把关。学校推行「动手做」课程初期,教师团队亦向有推行经验的学校借镜,藉此了解计画愿景,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时该校共有二十四名「动手做」常识科老师,初小每班有两位科任老师。「动手做」常识科课程统筹郑进辉透露,推行首年确有教师反映「没有书就没有把握上课」,有老师更于翌年弃用新课程。他指为照顾学生学习进度,教师隔周花近两小时备课,更不定时举行「小会」检视课程安排,备课时间虽比使用传统教科书长,「但当听到家长赞赏时,便觉得值得,有动力坚持下去。」

「教育大同」总干事何美仪认为,教师不应被传统教科书所限制,「教学是要让学生活学常识,因为常识科是生活化,不止是文字。」她亦指,教授历史课题时,不应流于「几多年发生了甚么事」,而是让师生在课堂上多互动,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历史故事和个中含意,知识才会变得深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