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衞战歌利亚只是神话 虚银难敌传统大银行

2024-05-07 00:00

俗语谓:「不怕生坏命,最怕改坏名。」金管局日前指虚拟银行的名字太不真实,让市民有负面感觉,宣布计划将虚拟银行改名为「持牌数字银行」,谘询业界意见一个月。改名固然可以令人观感有所转变,但虚银经营环境困难,若不积极拓展金融创新产品,难以与传统银行竞争。

首间「虚银」自2020年起开业后,至今共有8间虚银已营运逾4年,始终未能做到收支平衡,亏损连年。刚公布的年报显示,虚银去年共亏蚀29.9亿元,虽然比2022年度的34亿元有所减少,当中以MOX全年蚀得最多,高达7.44亿元,令业界关注何时才能摆脱蚀钱命运。
没实体分行公众存戒心

业界当然不能把无法平衡收支全归究于改坏名。虚拟银行是由英文Virtual Bank直译过来,可是中文名称虚银却予人「太虚」其至「假」的负面感觉,加上近年金融骗案大幅上升,当中大多涉及网上帐户,令人一听到虚银一词,便联想到不安全,需保持戒心。为了释除公众不必要疑虑,金管局提出改名建议,由虚银改成「数银」,以便提高市场信心。

虚银是金管局近年积极推动的金融科技之一,希望通过互联网或手机传送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为小存户提供新体验和更多优惠,包括较高存款息率、低收费,从而挑战甚或颠覆传统银行业,促进普及金融。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始终没出现圣经故事中大衞击倒歌利亚的情景。虚银面世以来,客户数目由2020年底42万人增至去年220万人,增幅4.5倍,骤眼看增速亮丽,但若仔细看同期存款由157.7亿元增至370亿元,增幅逾1.3倍,平均每名客户存款约1.68万元,而相关存款仅占本港银行业总存款逾16万亿元的0.23%,规模尚小,反映虚银始终并非主要帐户。

虚银业务未能被公众广为采用,固然与名字予人不真实感觉,更重要是香港情况与美欧大不同。美欧地广人稀,住在村庄的人需到城市才有银行,虚银确实为其提供处理银行业务便利。可是,香港地少人多,市民落街可轻易找到实体银行分行或柜员机,这解释当金管局发出虚银牌照时,不少传统大银行审慎观望,只有中银和渣打这两间大行参与,其馀均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再加上传统银行近年纷纷推出手机程式服务,可手机开户、不设最低存款额限制、低门槛买基金,令到虚银的优势越来越小,所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本来虚银不设实体分行,可减省租金和人手成本,继而以超高存款息率及优惠作招徕,成为其营运的优势。可是没有实体分行却是一把双刃剑,当客户遇到问题时,却不知去哪儿求助,致电客服热线却往往没人接听。即使虚银和传统银行一样接受金管局监管,存款保障金额同为50万元,但由于没有实体分行,让人存有戒心,不敢存入过多存款。此外,在8间虚银中只有3间提供实体卡,可在指定柜员机提款,但有虚银准备更新服务收费,7月起用二维码在柜员机提款,每次收费15元,对二维码消费的外币交易,将按交易金额收取1%费用,可能影响市民使用虚银意欲。
须拓金融创新产品突围

虚银过去几年以近乎烧钱的模式来吸客,业务并不全面,主要做存款和私人贷款,即使有个别虚银将业务扩展至保险产品或理财服务,例如通过零认购费、低门槛入场费,为客户提供基金买卖,但可供选择的基金较少,令其竞争力不及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

因此,虚银单靠改名并不够,还须积极拓展更多金融创新产品,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框框,塑造出自身独特定位,让市场对虚银改观,不但可为业界带来新发展机遇,更有助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