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守护者 常书鸿的故事

2022-02-15 14:03

世纪疫情不以人的抵抗意志而收敛,病毒仍然在世界各地肆虐窜扰,减少出外活动,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或上网与视频为伍,或与实体书为伴,已是百家平常事。偶尔翻阅《守护敦煌五十年:常书鸿自述》一书。愈看愈受内容与情节牵引。「常书鸿魂牵梦绕是敦煌,敦煌有幸常书鸿委身五十载」,这是笔者连续三天孜孜追看,阅毕全书,心底喊出的具体感受。

常书鸿,杭州人,自幼具艺术绘画天分,向往西方艺术。一九二七年前赴法国,学习于巴黎与里昂之间,七、八年的光阴未有虚度,在法国艺术界圈子里,已薄具名气,画展沙龙常常有,生活无忧。直至一天在巴黎罗浮宫附近,塞纳河畔的旧书摊遇上《敦煌图录》,自此,从心灵上,对艺术的信念、思考与坚执上,产生全方位的改变。

《敦煌图录》序言说明,图片是一九○七年,法国人伯希和从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拍摄,内载千佛洞壁画和塑像图片共三百馀幅。「那大幅大幅的佛教画,尤其五世纪北魏早期壁画,气势雄伟的构图……使我十分惊异,甚至不能相信,我爱不释手地翻着,看着画的照片及各种藏文和蒙文的题字,这是多么新奇的发现。」常书鸿于旧书摊的心底话,就牵着他离开巴黎,放弃落日看斜阳的优容生活,于一九三六年返回国事仍艰难的祖国,出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主任,以保护这蕴藏逾千年的民族文化敦煌宝库为己任。

常书鸿的敦煌五十年,生活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政治漩涡之中,更要身处西域边陲,风沙漫天乱舞,魅魍魉魑之地,他进入敦煌之初,是「吃饭也缺筷子」,至一九五四年方有发电机可供窟内照明之用,物质供应困苦可知,更难堪的是文革十年浩劫,对敦煌守护者加诸的屈辱。但常书鸿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操,守住敦煌石窟五十年。「敦煌画工们创意性的杰作,在于众多壁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这些从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创造力,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真正艺术品,经历千百年而不衰。」常书鸿的说话,演绎了屈原的「善」,亦说明了艺术精髓的升华在于历代朴实的工匠,在于劳苦的人民,这也是常书鸿先生守护敦煌精神与灵魂之所倚。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2月15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标题原为〈艺术精髓升华在何处〉。

延伸阅读:

讨论中史教育现况 何汉权支持专修普修 

中国文化受尊敬之处 

国史教育中心校长何汉权:教师专业操守在哪里? 

评青年史学家年奖得主 何汉权:青出于蓝 

毋忘抗日战争 牢记国家公祭日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