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之窗|海洋科学创造社会价值
2022-05-04 12:33
在上一期专栏,笔者分享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及人类健康的特殊意义,新型海洋微生物物种的发现能拓展我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水下设备维护、海洋运输、环境保护及医疗健康等。
随着环保意识日渐提高,也有许多海洋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海的海洋污染源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通过野外实验与先进检测手段(如多组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探索环境变化对不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大湾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管理计画做好科学支撑。
南海(包含大湾区)海洋污染与生态安全
通过研究大湾区和南海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时空差异和动态过程,揭示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积累的主要控制因素,将为大湾区和南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海洋生物的食品安全,以及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的第二大研究方向的王文雄教授,是研究南海珠江口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的领衔科学家。
王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珠江口环境污染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监控,他们以一种常见的牡蛎做为生物指示种,提出珠江口是一个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河口,特别是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比如铜、锌、镉、镍等。尽管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某些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其他重金属的污染并没有改善的迹象,重金属的污染对河口的生物出现的明显生理毒性效应,比如牡蛎的生殖、性比等。
除了重金属污染之外,珠江口也受到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新型污染物的威胁,但这些污染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效应还不清楚。
珠江口是大湾区的心脏,覆盖约七千万人口,故研究人类活动对珠江口的影响无疑对保护珠江口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王教授的研究可以对海洋环境生态安全和保护提供科学预测和对策。
官产学研与海洋科学
目前,香港已设有十六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五所全球一百强的大学及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官产学研将赋予业界强大的创新能力及先进的科技竞争力。大湾区是国家整体发展布局的战略核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和海洋产业中心,因此推动大湾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该区域环境健康和安全,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行政长官在二○二一年《施政报告》中指出:「香港的创科事业生机勃勃,官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亦大幅提升。」但笔者认为海洋创新科研成果在孵化、转化、产业化中的占比较低。海洋科学须紧密结合官产学研带动发展前沿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开发高科技海洋研究平台,制定整体海洋环境管理计画,评估南海的生物多样性,及推动海洋药物开发等等。
为了积极推动海洋科研的产业转化,海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两年前,成功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无毒的丁烯酸内脂类防污损剂专利和专有技术独家授权许可,海科积极落户大湾区,与十七家机构签订合作夥伴协议,携手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
笔者乐见愈来愈多海洋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成功,共同打造大湾区海洋科技官产学研的集群效益,创造更多社会经济价值。
周文亭
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讲座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经理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5月4日教育版「海洋科技之窗」。
延伸阅读: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