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学林|口业
2022-07-13 13:12
读中文的人,再脱俗再放浪形骸,也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包袱。在生死大义之前,儒家的学说就是读书人的枷锁,因为要成为一个人,是有底綫的。但读圣贤书的,比起平凡一个人,又应该有多点气节、风骨,用高深点的词语就是「耿介自持」,也或是所谓的「铁铮铮」。
当年硕士毕业,加入了补习一行,管理层劈头就说不如改名,有个令人琅琅上口的艺名吧?我一听甚是反感,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因为容易上口之故而改名换姓,不屑为之。高层说这种做法大有人在,劝我再三考虑,最终不了了之。
改名是自己事,反正不影响别人。但这行业,却常有口舌之祸。俗人以为毁人就能扬己,于是课堂上常有老师以各种形式贬谪另一老师为乐。是非曲直当然无从稽考,但这种含沙射影之法,恶心至极。读书人讲不出恶言,其实凡是正统之教,皆劝人积口之德。佛家说「不妄语」,儒家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就是要人守口业。
教书十年,见证过教坛长青者,当然见得更多的是沉迷低谷之流,其弊之由,多出于不积口德,以损人为业。我不屑此道,倒不是因为不重利益,只是因为自持身分,特别是中文系的牌匾有重量,背后是几千年的道统与历史。一个人的口味、行事,绝对能窥见他的成就高度。
多年前有个「超新星」凭空而起,多了学生之后,他在社交网站常对其他同业冷嘲热讽。某天,又发新帖,我看着不爽,这时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传来:「写这种话的人,成就短得很,拭目以待吧。」不够两年,「超新星」竟然不见踪影了,光影也没留下甚么。
而如果一个人没有上述的自持之道,只有两个原因:一、他不是读圣贤书出身的正统中文人;二、就是他断不会有甚么可观的成就。三尺讲台,其实啊,上面都是神明。电邮:[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中文科补习名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7月13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