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咏仪 - 值得承担的代价|教评心思

2023-03-24 15:52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政策已进入第3个周期,全港的公营中学,因应校情,在教学语言方面,享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有全级全科以英语授课的、有部分班别以全英授课的、有个别科目以英语授课的,也有以延展语文活动为学生增加英语学习机会的。总而言之,不论学校的条件、校情如何,校方总有方法为学生制造有利语境学习英语,装备学生扩阔国际视野。

在精英教育尾声中成长、上世纪80年代「入行」的我,看见今天全民就学至中学毕业,对政府的投放实在感恩。见证着教育由精英走向普及,我明白要把学生中、小学共12年的学习动机留住,是普及教育的首要任务。倘若我们无视学生学习的多元性,在语文政策方面,只沿用上世纪流行的自决制度,必然结果就是大部分学校也只会跟市场需要走,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如此一来,香港教育只会走回头路,模式只会由普及走回精英。

担任校长之前,我是一位英语老师,现在偶尔也会为同学作小组辅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在普及教育、人人可学的情况下,的而且确,有充分准备以英语学习非语文科的学生,在比例上是少了,这解释了我们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慨叹学生难教了、社会上英语水平下降了。其实这只是在旧有制度下适应不来的那组学生,今天在普及教育制度的照顾下,得以留在教育系统中,直至中学毕业罢了,这是普及教育的必然代价,也是值得我们努力去承担的代价。

最近,我和同事在探讨良策,善用微调语言政策,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很幸运我们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教师发展计画组的工作坊中,遇上了一众良师,掌握了一个信念︰欲有效地促进学生学好英语,须联各学科之力,有策略地分工、合作,起动不容易,「蚀头」但会「赚尾」。我相信只要我们认清普及教育的意义,为着学生的利益,发挥协同效应,目标就愈来愈近了。


潘咏仪
作者为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校长、教育评议会执委。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3月24日教育版专栏「教评心思」。


延伸阅读:

郑家宝 - 修己善群|教评心思

陈玉燕 - 游于艺|教评心思

蔡世鸿 - 北上之路|教评心思

潘咏仪 - 学生升学的「家长教育」|教评心思

教评心思|从跨境生思考香港教育出路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