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核酸造假亂象 挽民眾信任抗疫
2022-12-03 00:00
疫情肆虐下,核酸檢測成了內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沒有檢測結果,綠碼轉黃,便寸步難行。在核酸檢測常態化下,有部分無良檢測機構藉造假斂財,嚴重影響民眾正常生活。事件曝光後,民眾在封控下的不滿情緒一下子爆發,引發多地抗議。當局須嚴肅整頓和嚴懲核酸亂象,以儆效尤,才能挽回民眾對政府的防疫政策信心,否則疫情難以有效控制,阻礙社會經濟復常。
核酸造假亂象是上周揭發,事緣甘肅省蘭州市當局根據核酸檢測結果轉運陽性感染者時,發現有個別人士的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呈陰性,經調查後發現負責檢測的核子華曦實驗室造假,而傳媒更揭發實驗室的母公司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監事張珊珊,同時在多個省市登記了三十五家核酸檢測機構,當中十六家是最近三個月才成立,而且每當她的公司開在那裏,那裏就爆發疫情,令人不禁懷疑她與地方政府涉及利益輸送。
暴利驅使檢測機構鋌而走險
其實,張珊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據報有多達二百五十家核酸檢測機構頻繁造假,例如有人長期在家沒社會面接觸,檢測也呈陽性,甚至有報道指石家莊有檢測機構工作人員為了獲三千五百元(人民幣,下同)獎賞,不惜將某些人本來陰性核酸結果改成陽性,以便有藉口抓人入方艙醫院,只不過這些情況並沒有像核子基因般大規模和嚴重。
檢測造假猖獗,相信背後原因有兩個。首先,暴利驅使無良檢測機構為了斂財,不惜絞盡腦汁算計國家,糊弄百姓。雖然核酸檢測費由最初逾一百元不斷下調至幾十元,但每當一處地方有確診,地方政府往往會封城並進行全面檢測,只要檢測量龐大,仍足以讓檢測機構賺個盤滿鉢滿。據高盛集團經濟學家估算,以每四十八小時做一次檢測的頻率計算,單是佔總人口約三成的內地大城市,每年檢測費將達二千億元,若覆蓋面達七成人口的大中型城市,每年檢測費將高達二萬五千億元。檢測費驟眼看很驚人,但相信內地政府會要求檢測機構提供折扣優惠,實際落袋金額未必像高盛預估般多。
此外,違法成本低,令檢測機構不惜鋌而走險。二百五十家機構因頻繁造假被責令整改,當中不乏上市公司,只有二十六家被責令暫停業務。以核子基因為例,自前年起被通報違規達十次,包括謊報檢測結果、使用非衞生技術人員採樣等,但最弔詭的是屢次違規仍獲准在各地擴充業務。
檢測機構為了賺錢不惜人為地造出「陰變陽」結果,好讓地方政府擴大檢測規模和延長檢測時限,令整個城市陷於停擺,數以萬計民眾無法上班上學,加大經濟下行壓力。最苦的是那些本來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民眾,無辜被送到方艙醫院隔離,收入減少,甚或因而丟了飯碗,還可能在高風險地方染疫,而那些在人為因素下導致「陽變陰」人士卻留在社區播毒,使疫情難以斷尾。這解釋當檢測亂象曝光後,激起民眾把積壓近三年的經濟壓力和不滿情緒,透過抗議活動宣泄出來。
加強宣傳以更科學手段防疫
檢測造假不但加大控疫難度,也嚴重削弱公眾對核酸檢測的公信力,《人民日報》日前以「核酸亂象不止,疫情永無寧日」為題,指目前已到了非重典不能止亂的時候。因此,當局須從速從嚴懲處弄虛作假的檢測機構,單是整改並不足夠,還須徵巨額罰款,並追究其刑事責任,讓他們不敢再抱着僥倖之心斂財,而是根據實際檢測結果協助政府控疫,才能撫平民眾心中的疑慮和不安,重拾公眾的信任。
嚴打核酸亂象的同時,當局亦要加強宣傳,讓專家用科學數據講解在疫苗普及下,Omicron致病力和致死率減弱,大家不用再視新冠病毒如洪水猛獸,以平常心看待疫情,亦讓大家不會覺得當局防疫政策前後矛盾,而是因應疫情新形勢而作出調整,增強民眾信心。當大家重拾信心,上下一心以更科學方法抗疫,才能打贏這場疫仗,盡快走出疫情。
最新回應